留在公司。從那次以後,每當心中憤怒的時候,他總是把滿腹牢騷都用紅墨水寫在紙上,立刻感覺輕鬆不少,好像一個被放了氣的皮球一樣。這些紙條一直被他隱藏起來,從不拿給別人看。後來,同事們知道他的這種宣洩怒氣的方法後,都覺得他極有涵養。上司知道後,也對他青睞有加。
壞情緒是影響人際關係的“無形殺手”,我們如果不善於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任由不良情緒影響他人,就會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當我們被壞情緒所困擾,又不能對他人發洩的時候,不妨嘗試自我調節和放鬆。心理學家認為,“在發生情緒反應時,大腦中有一個較強的興奮灶,此時,如果另外建立一個或幾個新的興奮灶,便可抵消或沖淡原來的優勢中心。”我們因為某件不順心的事情煩躁、暴怒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緩解情緒。如聽音樂、散步、打球、看電影、騎腳踏車等活動,都有利於緩解不良的情緒。
當我們遇到別人生氣時,我們需要做的不是與他動粗,“以暴制暴”,而是用健康的情緒去感染他,轉移他的注意力,引導他產生愉快的心情。實驗表明,人們在相互交流接觸時,情緒會透過手勢、語言、眼神等方式傳遞給他人。我們如果能安撫別人的情緒,將自己的快樂傳播給他人,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20世紀50年代,有一位叫做泰瑞的美國人前往日本學習氣功。一天下午,泰瑞在地鐵裡遇見一位滋事挑釁的醉漢,車廂中的乘客都敢怒不敢言。他見醉漢實在太過分,準備好好教訓一下這個傢伙。醉漢見後,立即朝他吼道:“喲呵!一個外國佬,今天就叫你見識見識日本功夫!”說罷,摩拳擦掌地準備出擊。
這時,一位和藹的日本老人朝醉漢招了招手。醉漢罵罵咧咧地過去了。“你喝的是什麼酒?”老人含笑地問道。“我喝清酒,關你什麼事?”醉漢依舊氣勢洶洶。“太好了,”老人愉快地說,“我也喜歡這種酒。每到傍晚,我和太太喜歡溫一小碗清酒,坐在木板凳上細細品嚐。這樣的日子真是叫人留戀。”接著,老人問他:“你也應該有一位溫婉動人的妻子吧!”“不,她過世了……”醉漢聲音哽咽,開始說起他的悲傷故事。過了一會兒,只見醉漢斜倚在椅子上,頭幾乎埋進老人懷裡。
假使別人對我們施以不友好的態度,或許他原本無心,只是剛剛遇到了不順心的事,當時正在氣頭上,而我們無意中做了他的“出氣筒”。對這樣的情形,我們不必往心裡去,儘量寬容為懷,體諒他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9。 情緒轉移定律
情緒轉移定律:別把壞情緒傳染給他人
臺灣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和媽媽相依為命,家裡十分貧寒。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會站在家門口,期待著媽媽回家。媽媽每天都會給她帶回一塊年糕,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一天,下了很大的雨,眼見天越來越黑,媽媽還沒有回來。小女孩只好沿著媽媽每天的必經之路,出門去找她。一路走了很遠,她終於發現了倒在路邊的媽媽,永遠閉上了眼睛。
在她哭喊的時候,無意中發現媽媽一隻手裡還緊緊拽著一袋年糕,另外一隻手中攥著一張紙。她慢慢地把那紙開啟,發現它竟是一張賣血單。她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每天吃的年糕,都是媽媽賣血換來的啊!後來,一位音樂家聽說這段故事後,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名為《感恩的心》。這首歌傳唱開來後,紅遍海峽兩岸,提醒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所有有恩於我們的人。
俗語說:“滴水之恩,須當湧泉相報。”感恩,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會發現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獲得一個坦蕩的心境。人一生之中,隨時都會產生令人動容的感恩之事,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老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領導對我們有知遇之恩,同事對我們有協助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等等;感恩不僅僅是為了報恩,有些恩澤我們無以為報,有些恩情更是不能等量回報,唯有將這些恩情銘記在心,才是一種真正的感恩之情。
一個生活貧困的男孩為了積攢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然而他的推銷並不順利,以至於讓他有些絕望。傍晚時,他感到飢餓難捱,只好硬著頭皮敲開一扇門,希望主人能給他一杯水。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給了他一杯濃濃的熱牛奶,令男孩感激萬分。許多年後,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外科大夫所在的醫院中住進了一位身患重病的婦人。他為婦人做完手術後,發現她正是當年給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