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達到某種目的,這便不道德了;男性對漂亮的異性態度熱情一些,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過於殷勤,讓女性覺得他別有企圖,那就得不償失了。
。 想看書來
19。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感情越禁止越牢固
一次,麗麗用老公的電腦查詢資料時,偶然發現老公與曾經的初戀女友,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絡。麗麗醋意大發,立即盤問老公是不是還與她藕斷絲連。老公解釋說,自己與她分手後一直保持著朋友的關係,已經沒有男女間的戀情了。麗麗根本不相信,認為他的話不過是託詞,於是開始有意檢視他的QQ聊天記錄,不斷翻看他的手機簡訊,甚至搜身。這對模範夫妻開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精疲力竭之餘也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後來,麗麗的丈夫忍無可忍,向她提出了離婚。
麗麗十分困惑,不知道兩人之間到底是誰做錯了,只好尋求心理諮詢。心理醫生告訴她,這是一種很典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互有好感的異性如果受到外界的干擾,他們的感情反而會變得更加牢固。麗麗對丈夫私人空間的粗暴干涉,讓他更加懷念初戀女友的溫柔,無意中使他們感情變得更加親密。
莎士比亞筆下有一對相互愛慕的戀人叫做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情深意重,但由於兩家是世仇,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極力反對。然而,這份感情並沒有因為家長的干涉而有絲毫的減弱,他們反而相愛更深,最終雙雙殉情而死。
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見到這種現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減弱戀人間的愛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強。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對越強烈,戀人間的相愛就越深。
後來,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命名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是指當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係也因此更加牢固。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曾做過一次調查,證實了父母的干涉對婚戀中的男女影響很大。1972年,心理學家德里斯科爾以91對已婚夫婦和49對戀人為物件,詢問他們彼此相愛的程度,與他們父母干涉的程度有無直接關聯。結果表明,父母干涉的程度越高,情人之間感情也就越深,越是愛得難分難解。
是什麼心理讓這些被棒打的“鴛鴦”關係反而更緊密呢?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布萊姆曾經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他讓一名被試者面臨A與B兩個選擇,在低壓力條件下,另一個人告訴他“我們選擇的是A”,在高壓力條件下另一個人告訴他“我認為我們兩個人都應該選擇A”。結果,低壓力條件下被試者實際選擇A的比例為70%,而在高壓力條件下,只有40%的被試者選擇A。
實驗表明,我們在面臨選擇時,如果這個選擇符合自己的意願,將增加對所選擇物件的喜歡程度;而如果這個選擇是被迫的時候,便會大大降低對選擇物件的好感。人們在內心深處都希望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出任何選擇。一旦有人越俎代庖地做出選擇,並將這種意志強加給自己時,我們就會從心理上產生一種抗拒的情緒,同時對自己即將失去的東西戀戀不捨。
心理學家還發現,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價值越大,對人們越有吸引力;輕易得到的東西或者已經得到的東西,其價值往往會被人所忽視。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出現這樣的一些現象:某對戀愛的青年,儘管遭到父母的竭力反對、親友的百般阻撓,兩人非但不中止戀愛關係,反而更親密,更大膽,有的甚至以自殺來對抗;婚外戀如果受到干涉,雙方反而相愛更深,恨不得天天廝守在一起才好,然而如果有朝一日真能與情人結為眷屬,反而開始懷念起前妻的好處。
青少年的“早戀”一直是讓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問題。其實,他們眼中的“早戀”通常是青春期對異性萌發的一種愛慕之情,如果能夠掌握好適當的方法,循循善誘,早戀問題自然不攻自破。
張小嫻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們以為愛得很深很深,來日歲月會讓你知道它不過很淺很淺。”某中學初一年級,有兩位情竇初開的異性同學,因為相互愛慕而關係密切。老師和家長聯合起來,竭力想拆散他們。然而,這兩個孩子走得更近了,儼然是一對如膠似漆的甜蜜戀人。一天,班主任叫他們去一下辦公室,他們以為又要挨訓。沒想到,班主任和顏悅色地說道:“以前都是老師錯了,誤會了你們純潔的友誼。今後,老師再也不干涉你們的自由。”
過後,這兩個孩子還是像往常一樣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