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立足下去,只能遠離。
農村在某些事上非常講究,有一定的忌諱,如果有人故意違背,會被村民追究到底,甚至視為奇恥大辱。
某些事上農村人眼裡容不得沙子。
在農村有四件事從古至今被視為非常缺德的行徑,如果有人做了,會被村民視為喪盡天良,被全村人瞧不起,所在家族也跟著抬不起頭。
這四件事到底是哪四件呢?為什麼會被視為缺德事呢?
一、欺負寡婦
失去丈夫的女人被稱為寡婦,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古代還是現代,寡婦都是讓人同情的,欺負寡婦非常不道德,即農村所說的“踹寡婦門”。
現代社會寡婦相對還好一點,畢竟相對開放的社會理念不會從道德上要求女性為過世的丈夫守節,找到合適的人也可以再次組成完整的家庭。
在古代,如果女人不幸失去丈夫,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幾乎不可能再擁有幸福,只能孤苦伶仃的抱憾終生,獨自撐著整個家過完後半生。
相比正常人,寡婦缺乏賴以謀生的手段,在古代社會環境中低人一等,大多數人都會對寡婦退避三舍,惟恐惹禍上身,引起別人閒言碎語。
“踹寡婦門”並不是說真的會有人去踹門,只是一個形象的比喻,畢竟門是安全防護的象徵,門踹開了,家裡的人和財會讓別人自由支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踹寡婦門”指的是對寡婦做出欺凌舉動,有些人眼紅寡婦的家產,唆使潑皮無賴去故意刁難寡婦,或者自己親自上陣,企圖謀奪財物。
這些人欺負物件會選擇那些家族勢力相對較弱,無依無靠的可憐婦女,大多是孤兒寡母或者寡婦老母之類的,沒有家族成員對其進行保護。
失去丈夫本來就讓寡婦情感受到極大的創傷,所留下不多的家產是其生存的希望,失去這些財產幾乎就是害人性命,這是極其嚴重的罪行。
有些人在侵吞家產之後,還會對寡婦本人造成傷害,逼迫寡婦再嫁或者強迫寡婦低價做工,更有甚者會將販賣獲利,這些都讓人所不恥。
“踹寡婦門”是農村四大缺德事之首,這種行為是對女性尊嚴和權利的踐踏,讓本就不幸的人生活更加雪上加霜,非常的殘忍和不道德。
二、吃月子奶
古代嬰兒死亡率非常高,營養不良是其中主要原因,如果有人與嬰兒搶奪母乳,會被人鄙視和譴責,這種行為就是農村所說的“吃月子奶”。
即使在現代社會,有許多可以代替母乳的東西,但如果有可能,還是提倡母乳餵養,對於嬰兒的健康成長和正常發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代社會,沒有奶粉等輔助餵養的物品,嬰兒的口糧只有母乳,有些家底殷實的人會僱傭奶媽餵養,整體來說母乳還是比較稀缺的物品。
古代農村,生活貧瘠,物資匱乏,看天吃飯,餓肚皮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雖說孕婦會被優待,月子裡也會得到照顧,但身體素質還是較差。
農村簡陋的條件讓婦女缺乏足夠的營養,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家務活破壞了婦女身體健康,身體整體情況不足以在生產後提供足夠多的奶水。
這就導致大部分農村的嬰兒都得不到充分的母乳餵養,很多嬰兒都只能享受一點點母乳,不得不用其它農村食物來代替,與大人相差無異。
這些食物不像現代奶粉、米粉之類的容易下嚥,很多時間需要父母咀嚼之後再餵給嬰兒,可想而知其營養價值有多低,許多嬰兒因此夭折。
母乳本就不夠自己嬰兒食用,如果被他人搶走,這將會引起天怒人怨,不僅被嬰兒母親仇視,也讓所有人為之憤慨,這種事在農村並不少見。
有些大戶人家甚至官員會僱傭農村婦女做奶媽,來餵養自己家的公子或千金,這與農村中發生的強行佔有母乳行為並不是一個性質。
如果農村家庭為了生計,主動賣出自己的母乳,透過犧牲嬰兒的口糧改善全家人的生活環境,這是自我的選擇,與被別人強迫完全兩回事。
三、欺負殘疾人
有些人喪心病狂,沒有膽量與正常人進行爭鬥,為了滿足病態的心理,去欺負身有殘疾的人,這也是非常缺德的,是農村所說的“打瞎罵啞”。
古代由於醫療條件落後,許多人在勞動過程中受傷或生病,得不到及時醫治,以至於落下殘疾,失去了勞動力,有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殘疾人在農村生活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