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章 嶽麓書院入學考試風雲二

切。

第三道論,題目是為學,就是叫考生們寫一下為什麼而讀書。

這種文章其實都是大同小異,要想寫得出彩,只能從立意上下手。

既然那個李師道想對付自己,那就和他玩把大的,看他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自己刷下來。

徐子建提筆寫下:《為學》

“為學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徐子建花了一個時辰寫下這篇《為學》,雖說是借用了張載先生的橫渠四句,不過文章總體是徐子建自己寫的,著實廢了不少腦。

徐子建揉了揉腦袋打算休息一下,再做最後一道策論。

時間已經來到了午時,考了半天的學子們紛紛停下筆來,打算吃點東西再繼續考試。

嶽麓書院提供食物味道屬實是一般,一碗水加上兩個炊餅,想要吃好吃的那是不可能,愛吃不吃。

徐子建隨便對付了幾口便將那炊餅放下。嗯這餅味道比家裡廚娘做的差太遠了,硬邦邦的估計是沒放發酵粉。

最後一道策論是如何治理黃河。

歷史上宋朝和黃河較勁了很多年,一直希望將向北流向遼國的黃河改回漢代的黃河的東方河道。

同樣的也有意見不同的大臣覺得改流的話風險太大,而且對於國家財政壓力也很大,一不小心就釀成大禍,還不如保持北流。

對於改道問題,自然也是爭論不休。

可惜,一直到北宋滅亡都沒有成功治理好黃河。

同樣的作為和宋朝差不多的大周朝,同樣也存在黃河水患。

後世能夠成功治理黃河水患的經驗主要是康熙年間讀靳輔治河之道,當時治理好後,黃河平靜了100多年。

不過如今黃河的走向又和明清時期不同,明清時期,黃河改道跑到淮河口入海了,而大周朝黃河依舊在河北地區。

雖然位置不同不過同樣可以借鑑。

徐子建在策論中寫下《治黃河九疏》:

“欲治大河先治沙,然束水攻沙亦或是寬河滯沙皆為良策,可以治標也。

如何治本,雙管齊下才是根本之道。

首先,可以在大河中上游建築水壩,以控制黃河之水流量。

其次,可設河兵司,派遣專人治河,以廂軍設河兵營以備不時之需。

其三疏通下游濟水河道築堤束水,以濟水梁山泊之清水沖刷黃河之泥沙。

……”

全文洋洋灑灑一共千字,基本將黃河治理的精要寫了出來。

當然徐子建也不是傻子,涉及到一些具體操作方面的時候他就使用了春秋筆法一筆帶過。

總得給自己留點壓倉的乾貨,若是有人想借著這篇文章升官那就看他徐子建答不答應了。

這治理黃河的策論花了他快一個時辰才寫完,時間還剩一個多時辰,徐子建實在懶得等了,索性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選擇提前交卷。

監考的書院老師有兩人,一個叫嚴復一個叫蔡湘,都是濟州嶽麓書院裡有名望的教授。

看著年紀輕輕就敢提前交卷,不由得有些好奇,要知道書院入學考試的題目量可是不少。

能夠按時完成就不錯了,屬實沒想到有人提前交卷!

兩個考官對視了一眼打算看下,剛剛離去的少年是有真才實學,還是過來濫竽充數的。

大周朝科舉“進士先策論而後詩賦,諸科墨義之外,更通經旨,使人不專辭藻,必明理道。”

兩人分別拿起徐子建的策和論看了起來,隨後沒過一會兩人震驚地對視一眼,看著徐子建已經快要消失的背影不約而同感嘆道:“此子大才,國之棟樑也!”

:()重生古代:庶子的開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