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章 李泰突現長安城(3K)

第121章

李泰突現長安城(3k)

冒充王后入宮、召集百官入殿、當眾弒王登基。

聽到這話,武麗那雙秋水眸中的平靜泛起了漣漪,瞳孔微微收縮,取而代之的是難以置信和震驚。

這三件事,別說是一起做到了。

就連一件都難以完成。

先不說如何冒充王后入宮,且就當院外的那些金吾衛們各個都是傻子吧。

但唐王沉溺於丹藥,一年恐難上朝一次,早已是長安人皆盡知的事情了。

而後宮又不得干政。

若沒有唐王的王旨,僅想以王后的身份,召集百官入殿這件事根本無法做到。

就更別提當眾弒王登基了。

在武麗原本的計劃裡。

若李楹臺能順利回到長安後,便以清君側的名義號召百官一起彈劾趙歸真。

同時讓四都的節度使們發兵長安。

兩者結合,最後逼迫唐王交出金鳳璽讓位。

若唐王不肯,再考慮悄悄殺之。

然後昭告天下,唐王病重駕崩讓位給前太子李楹臺。

整個計劃的前前後後,武麗雖想過悄悄的殺死唐王,但卻從未想過當眾弒王。

畢竟,弒王便是篡位。

得位不正,恐會日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武麗平復了內心的激盪後,輕啟朱口:“公子,您的想法是否有點過於粗糙?而且這根本無法實施。”

這樣的反應倒是在金蟬的預料之中。

“伯母,若唐王被逼罷免了趙歸真,你覺得這王位有幾成的可能,輪的上楹臺去坐?”

不同於武麗一介婦人,嬴樓可是在大秦王位上坐了多年。

他深知一點,若想造反成功,那麼就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軍權。

若想登基為王、接管國運,就還得有宗族和百官們的支援。

就比如呂不為。

秦國朝堂上的百官中,至少將近有七成不是他的門生就是門客,或者是投誠而來。

但軍權的話,相對於朝堂上的勢力就少了很多。

至於宗族,更是無一人支援他。

而這,也就是呂不為遲遲只坐在國相位置上的原因了。

反觀嬴啟和趙姬。

倒是因為嬴樓身體孱弱隨時可能駕崩的原因,籠絡了大部分宗族的勢力。

畢竟在宗族的眼裡,黑水龍椅上坐的人只要姓嬴就行了。

至於是誰,並不重要。

一個健康的王總好過一個隨時駕崩的王。

而華陽所代表的隴關士族,比起前兩者就簡單的多了。

根本無需擔心會造反。

他們要的只是世襲罔替,只要與秦王捆綁到一塊便可。

而武麗雖然聰明並且隱忍多年,但畢竟離權謀還是太遠了。

無論是四都的節度使,還是文武百官。

說句好聽的,他們與武麗終究只是合作的關係。

不好聽的話,就是隨時可以倒戈。

在他們這些人的心裡,趙歸真才是導致大唐變成如今這番模樣的罪魁禍首。

若趙歸真一死。

唐王的權力被分散至下。

而四都的節度使們重新掌握了軍權,甚至權利變的更大。

文武百官也各居其位,繼續操控著整個大唐的運作。

到了那個時候,這王位上的人,依舊是如今的唐王還是李楹臺,又有什麼區別呢!

前者還無需揹負弒君的名號,說不定還會落下一個千古忠臣的頭銜。

而後者將會被記入史冊,弒君篡位之名將永遠無法抹去,由後代子孫們去評判。

此時。

一旁的武麗已經陷入了沉思。

被金蟬這麼一點,她很快也就想明白了。

現在這個局面,什麼清君側、彈劾趙歸真、逼迫唐王讓位,這通通存在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若想讓李楹臺成功的登基為王,便只有弒王立新這一條路。

而且還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不給那些節度使、宗族和大臣們,做出選擇和思考的機會。

只要成功當眾弒王,這些人便無退路可言,只能和李楹臺綁在一起。

“公子,請您指點!”

撐起還有些虛弱的身子,武麗朝著金蟬彎膝一拜。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