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作為天道法則力量修習者,觀想世間宇宙萬事萬物,諸法著源,從中習取感悟頗深的天道法則,自能具天道力量。此即為他現階段之修行一途。
自然,要想修煉天道有成,非是如他一般的絕世天材不可為之。雖然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但不應該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耗費在無盡的虛幻中去!
對於石中而言,他天生有道行,又把握住了自己的命數運勢,拋下了許許多多的不捨與珍惜,毅然決然修行天道,才有所成。
對於普世眾生而言,寰宇大世界,一粒意識點滴非能想象萬一,活在當下,自知已如螻蟻微塵般,卻存下一顆自強心,行不屈不撓事,此足矣!諸事萬物莫強求,且去逍遙遊便是大自在。
此刻,石中自在逍遙,就來到九幽一府地,是要觀想天道生死輪迴法則來。
九天十地中的冥府,位於羅酆山。?羅酆山此地界,在道門傳說之中,乃是一個重要的意識概念幻化之地,被視為冥界的所在之地。非生命終結或靈魂出竅,又或大能超絕如石中一般者,不得入山之法。
羅酆山之位面,於時空北方癸地,其高度為兩千六百里,周圍三萬裡。
此地點,不僅在道門文獻中常被提及,還在諸多論述中有講,如《枕中書》、《酉陽雜俎》、《說酛》、《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和《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等文獻,其中皆有詳細描述。
而這些文獻之中,所提到羅酆山上,有夜光闕,下列九府官,涉及陰陽生死育,殃注停在其間,顯示了其在修道者宇宙觀中的重要地位。
羅酆山乃是位面時空極陰之地,普通凡人難以生存其中,其山之神秘和恐怖,乃九天十地冥府?之最。
然之所以說是意識概念之地,其主要源自於華夏傳統文化中的神話和宗教觀念,特別是道教和佛教中,關於冥界的描述。
這些意識概念,並不具有具體的地理位置座標,而只是象徵著,超越了現實世界的另一個維度,即死亡和超自然力量的領域。因此,普世凡塵中無法提供出準確的“九天十地冥府”的位置地圖。
但在華夏傳統文化中,冥界,多被描繪為一個複雜且多層次的結構,由不同的神只和機構管理之界。
道教中常有提到的酆都大帝、東嶽大帝、地藏王菩薩等等大能者,皆是冥界的重要統治者。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職責和權力範圍。
此外,冥界還被分為不同的區域,如十殿閻羅地府,每個府地由閻羅王管理不同的地域,形成了所謂的十八層地獄的意識概念之地。
這些描述,於現實世界的人們來說,雖然是充滿了想象和象徵性,但它們的存在,共同構成了華夏傳統文化中,以及生靈死後之世界的理解和想象似之地域。
在民間,十殿閻君乃是民間流傳最廣,認知頗多的地府掌管者。
從唐“閻王”(梵文為Yamaraja,原意為地獄的統治者)佛教名詞開始流傳。到華夏佛教於唐末形成“十殿閻王”之說,十殿閻羅王掌控生靈壽數事便使民間生眾盡曉。
而十個閻羅王,乃指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府君(一作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轉輪王。十府地域陰修大羅強者,分管地獄十殿,凡間世上稱諸位皆是閻王。故有“閻王叫汝三更死,誰人能留汝到五更”之言。
後來道教崛起,沿用此民間世說。將一十八屋幽冥地府一一細分量化,置鎮魂超渡生死地,開地府統御輪迴殿,供奉香火於十殿閻君前。
而十殿閻君,香火受用分別自在,第一殿:秦廣王蔣歆?(蔣子文)掌管“鬼判殿”,主要負責接引亡魂,專司人間壽夭生死。
?第二殿:楚江王歷溫?,南方天尊化冥府二殿,陰德定泰素妙廣真君休真君楚江大王。掌管“活大地獄”,用於懲罰在人間作惡的暴徒惡霸。
?第三殿:宋帝王餘?懃,西方天尊化冥府三殿,洞明普靜真君宋帝大王,神居紂絕宮。掌管“黑繩大地獄”,懲罰那些生前忤逆尊長、不孝順父母的人。
?第四殿:五官王呂岱?,北方天尊化冥府四殿,玄德五靈真君伍官大王,神居太和宮。掌管“合大地獄”,主要懲罰交易欺詐、不納稅、搶劫等罪行的人。
?第五殿:閻羅王包拯?,東北方天尊化冥府五殿,最髒耀靈其君閻羅大王。負責掌管人間生死的壽命,手下有牛頭、馬面等使者協助管理冥府的事務。
?第六殿:卞城王畢元賓?,東南方天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