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八章:整頓學風(求推薦票)

萬曆聽了張居正對現在生員名額冒濫、學風不正,亂象叢生,以至於產生了“學霸”群體的情況講述,心中更是感慨萬分。

前世看的一些史料,雖然有一些個案的記載,頂多是寥寥幾筆。遠沒有張居正講述得那麼詳細,更能體會到現實的情況是如此的嚴重。

按明代的學制,中央官學有太學(國子監),地方官學有府學、州學、縣學、鄉學(社學)。鄉學屬於官辦的義務教育性質機構,凡十二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皆可入學,朝廷對鄉學採取的是鼓勵但不強制入學。鄉學就讀的學生享受本人免差役的優待。

府、州、縣學的學生有五等,一等是廩膳生,可以從官府領米領肉,同時也享受免役待遇。

二等是增廣生,是從正德年間開始增加的。他們沒有從官府領米的權利,但是和廩膳生一樣,能享受一家之內,除本身之外,優免二丁差役。

三等生則是正統年間開始增加的附學生,也沒有領米的權利,但享受一樣的免役待遇。這三種學生,通常才被稱之為秀才。

四等和五等的學生,稱之為青衣和發社。是每年的歲考,成績差被降級,或者因犯了錯誤被降級的學生。

可以說,明代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教育體系,為了鼓勵貧寒子弟入學讀書,打破富裕階層對教育的壟斷,對學生給予了很多的優待政策。

但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到了後來這些秀才們享受著朝廷的優待政策,卻並沒有為國家的建設出多大的力。他們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身份欺負一般的民眾,另一方面挾持操縱地方輿論脅迫地方官府,成為朝廷推行一些政策時在基層遇到的最大阻力。

此時萬曆在心裡恨恨的想著:“大明朝呀,花了銀子最後卻養出了一群不為國只為已的白眼狼。難怪張居正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整飭學政,此時推行的考成法和追繳欠稅,在基層遇到最大的反對者和阻撓者,除了地主富戶之外就是這一群體。地主富戶和這些秀才生員們相互呼應,已經讓地方官府的行政變得困難重重。”

“那些人好不容易苦熬苦讀,考中了秀才,剛剛才享受到特權帶來的甜蜜,正是食髓知味,甘之苦飴的時候。誰要是敢動了他們的乳酪,他們就會把誰罵得體無完膚,就會把誰恨得要挫骨揚灰。”

“按先生所言,太祖之時,只有廩膳生。正德年間始添增廣生,正統年間又添附學生,如今冒濫者附學生居多,那何不直接革除附學生?”

萬曆明知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仍然試探著向張居正問道。

“皇上,這萬萬不可。嘉靖十年,曾嘗試制定淘汰部分生員的政策,可是朝廷上下反對之聲太大,御史楊宜上疏抗爭,最後不得不中止了這一政策的執行。”張居正此時生怕小皇帝腦袋一熱,搞個一刀切的政策出來。

“那先生認為,怎樣才能革除積弊,改變當前之現狀?”萬曆接著問道。

“臣在奏疏上附列了十八條舉措,但其中最為緊要的有四條。其一,聖賢以經術垂教,國家以經術作人,若能體認經書,便是講明學問,何必別標門戶,聚黨空談......不許別創書院,群聚黨徒,及號召地方遊食無行之徒......”

“其二,我聖祖設立臥碑,天下利病,諸人皆許言,惟生員不許。今後生員務遵明禁......”

“其三,廩膳、增廣舊有定額,爾後增置附學名色,冒濫者居多。今後歲考,務須嚴加校閱。如有荒疏者、不堪作羊者,即行黜退,不許姑息......”

“其四,生員考試,不諳文理者:廩膳十年以上,發附近雲處充吏,六年以上,發本處充吏。增廣十年以上,發本處充吏,六年以上,罷黜為民。”張居正把自己奏疏中的要點向萬曆解釋了一遍。

張居正整飭學政學風的計劃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打倒遊談之士,不許創立書院。肅清學霸之源,透過嚴格歲考等方式慢慢淘汰不合格的生員,不斷裁減學額。

書院並非官學,一般是一些頗有儒名、文名的知名人士開辦的私學。這些享受著國家優待的秀才們,官辦的府學、州學、縣學不去上。卻都紛紛慕名投奔到各書院去讀書。

這些書院,除了教這些學生讀書之外,更是在書院中針對國政、時事大加議論。甚至一些致仕的官員和在位的官員,也經常被邀請到這些書院中去講學,利用這個舞臺發表自己的一些政治觀點和主張。

一時之間,書院空談國事之風盛行。很多針對國政時事進行批評的言論都從這些地方發源。書院的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