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國內工業部門的首肯後,陸軍才是正式開始施行1942年步兵師編制,新式編制中一個師總兵力為一萬五千五百人左右,擁有十二門一百五十五毫米榴彈炮,五十四門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六門七十五毫米戰防炮,六十三門五十七毫米戰防炮。此外還有六十挺雙聯或者三聯裝的十二點七毫米高射機槍,六門四十毫米高射炮,80毫米以及60毫米的迫擊炮加起來一百五十二門,包括6。5毫米輕機槍、7。9毫米重機槍在內共有接近九百挺的機槍。半自動步槍七千餘支,手槍七千餘支,其他的還有大量火箭筒、槍掛榴彈等等。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就是,將會給師級部隊半永久性的配屬一個獨立坦克營,坦克營編制和裝甲師的坦克營相同。
當然以上編制都是屬於最最佳化的編制,而實際上哪怕是那些常備步兵師也無法完全做到這一點,在輕武器上面倒是問題不大,主要就是重武器上,由於105毫米榴彈炮產量也是有限的,加上還有大量新建步兵師也等著105毫米榴彈炮作為師屬炮兵火力使用,就更難抽調出足夠的105毫米榴彈炮作為團屬火炮使用了。
一方面由於重武器產量不足,另外一方面由於中國陸軍部署的區域實在太廣,在北方平原作戰的有,在南方山地作戰,叢林作戰的也有,所以具體實施的時候也不再強求統一使用105毫米榴彈炮以及57毫米戰防炮,在北方地區作戰的部隊改裝105毫米反坦克炮以及在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的部隊全面換裝57毫米反坦克炮外,在部署在東南亞戰區的部隊依舊沿用75毫米榴彈炮作為團屬火炮,此外由於這一片沒有什麼裝甲力量需要對付,所以也就繼續用37毫米戰防炮湊合著用。
總體上來說,中國陸軍中部署在東南亞以及本土西南地區的部隊在重武器火力上普遍要比部署在北方以及中亞地區的部隊弱上一些,不管是步兵師還是裝甲部隊都是如此。這個從北方裝甲師的主力是T912系列坦克以及T15中型坦克,而南方的裝甲部隊則是裝備T10南方坦克T8輕型坦克就可以看的出來,同樣都是中國陸軍,但是實際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1942年的新式編制除了最為重要的步兵師改動外,同樣還有山地步兵師的變動,兩棲作戰師的變動,然後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也進行了小範圍的調整,不過這些型別的部隊調整的都範圍都不大,只是一些細節性的調整而已,並沒有牽涉到大範圍的編制改動。
當1942年新式編制陸續施行後,警衛師那邊也是開始按照編制進行調整,不過警衛師向來是和陸軍部隊的編制不一樣,而且戰鬥模式也極為不同,所以陸軍的大範圍編制改動對於警衛師來說影響不大,警衛師只是吸取了陸軍師的一些細節改動,比如最為基礎的步兵班戰術等來繼續最佳化警衛師的作戰模式而已。
“從戰鬥力來說,經過改變後的陸軍步兵師戰鬥力大幅度加大啊,雖然武器配屬上雖然還不如我們,不過陸軍的發展也很快,看來是想要追上我們的步伐嘛!”一個警衛師少將如此道。
而林景飛中將卻是冷哼:“他們倒是想得美,他們的裝備水平和戰鬥力雖然都大幅度提高,但是和我們警衛師比起來還是差距非常大,當初俄羅斯作戰裡頭,我們的一個團就敢追著俄軍一個師打,他們能行?”
林景飛這麼說實際上是有著偷換概念的現役,因為誰都知道警衛師的一個合成團高達八千餘人,人家蘇軍一些兵力比較少的師也就七八千人而已,你這警衛團還好意思說是團嗎?
去年俄羅斯戰役爆發後,警衛師和以往的戰爭時期一眼,迅速組建了一個加強團派往西伯利亞地區參戰,雖然番號只是第二警衛團這麼一個團的番號,但是轄有的部分讓其他人看的都覺得驚訝,這個第二警衛團共轄有一個坦克營、兩個機步營、一個自行炮兵營、一個自行防空營,一個機械化偵察連,除了這些戰鬥部隊外,其實更多的還是那些非戰鬥部隊,包括一個輜重營、一個衛生營、一個工兵營、一個彈藥連、一個通訊連等,加起來總兵力達到了八千多人,裝備了七十多輛坦克,一百多輛全履帶式步兵戰車,然後那些半履帶式、輪式的裝甲車一堆、各種吉普車、卡車加起來一千三百多輛。毫不客氣的說,這個第二警衛團的裝備比一個機械化步兵師都弱不了多少,完全可以認為是縮小版的機步師了。
而且警衛師的步兵火力也是最為強大的,全軍第一個全面配屬1937年半自動步槍的他們比當時的大多數機步師的步兵火力都要強悍。
警衛師編制的特殊也就讓警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