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飛機的升級速度很快,所以陳敬雲早就是吩咐過空軍要進行下一代飛機的研發,甚至進行下下一代飛機的預研工作,為了研發更先進的飛機,空軍部甚至投入了巨資建設了一個大型風洞,並且和上海動力公司簽訂了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合同。
可以說空軍的軍費預算中,絕大部分都是用於各種專案的研發工作上面,包括新式戰鬥機,新式遠端轟炸機等,新式偵察機,為了這三款新式飛機所配套的專案多如牛毛,比如航空發動機,比如機載無線電裝置,再比如新式的航空機槍,甚至到飛機起降時的輪胎和起落架都得進行專門的研發。
空軍代號為F1的戰鬥機專案早在1913年下半年就開始進行了,當時空軍剛裝備D5A戰鬥機不久。而D5A戰鬥機實際上是從D5偵察機上改裝而來的戰鬥機,其效能對付以前的那些原始落後的飛機沒有問題,但是隨著歐洲戰場上的各式飛機不斷出現,D5A戰鬥機的效能很快就會變得落伍,而作為D5A戰鬥機的繼任機種,代號F1的戰鬥機從一開始就是作為專職戰鬥機而設計,為了讓F1戰鬥機取得更優良的飛行效能,空軍甚至投入了巨資建設了一個大型風洞,為新式飛機的研發提供各種試驗資料。
然而F1戰鬥機專案的進展並不順利,首先是空軍提出要飛機具備優良的空戰效能,為此提出了裝備新式航空機槍,而不是現在的從麥德森輕機槍改進而來的航空機槍。新式航空機槍的研發困難之餘,航空發動機的進展也一直麻煩,一開始是準備進口發動機,後來歐洲戰爭爆發後斷掉了來源,所以又是開始尋找其他發動機來源,這諸多問題一拖再拖,就導致了F1戰鬥機專案直到現在都還沒有能夠正式定型。
然而空軍方面卻是對F1戰鬥機依舊保持了極大的興趣,並繼續投入資金研發,航空機槍的問題在南京輕武器兵工廠進行了一年多的研發後,終於是成功的研發出了一款,同時也算是世界上第一款航空機槍,現在世界各國空軍所裝備的航空機槍大多還是從其他機槍上改裝設計的。
而航空發動機的問題也在獲取了法國人的技術資料後獲取了極大進展,空軍的戰鬥機設計部門根據各種現有的技術條件,在歷盡差不多兩年的研發設計之後已經是把F1飛機基本外形和引數給確定了下來,並製造了數架原型機採用囤積的進口發動機進行試飛,而試飛的效果讓空軍極為滿意。
F1戰鬥機,採用單發單座的佈局,並拋去了以前的雙翼而採取了中單翼設計,同時為了補充中單翼而造成了機翼不夠堅固,採用了張線加強。機體的設計完全是圍繞著如何取得空戰優勢而進行,在經過了大量的風洞試驗後才是確定了最後的外形,其爬升、瞬盤等效能全面優於D5A戰鬥機,而最高速度達到了一百七十公里每小時,最大航程為六百公里,機頭裝載一挺7。92毫米的航空機槍。從速度和航程來說,F1戰鬥機並不沒有比D5A戰鬥機提高太多,但是兩者的空戰效能卻是天差地別的,具體到甚至F1戰鬥機面對D5A戰鬥機時就如同D5A戰鬥機面對B3轟炸機一樣。
而這就是專職戰鬥機和兼職戰鬥機的區別了,這同樣是為什麼法國空軍早期裝備的D5A戰鬥機的速度高達一百六十公里,但是在歐洲戰場中和德國的只有一百二十多公里時速的福克E3戰鬥機打的不相上下的原因,因為兩者纏鬥起來後福克E3戰鬥機佔據了太大的優勢,而D5A戰鬥機只能是單方面的依靠速度,但是很多時候不是說想走就走的,比如要前往特定地區偵查或者轟炸的時候可不能直接掉頭就走,而當德國空軍裝備了速度更快的福克E4戰鬥機後,D5A戰鬥機的速度優勢就是被迅速抵消並被大量擊落,不過那時候法國空軍自己設計的第一代專職戰鬥機也是陸續服役了,倒也能挽回局勢。這也是英法聯軍中的兩百架D5A戰鬥機只在前線服役了短短半年不到後就迅速退居二線的原因。
F1的原型機進行著密集試飛的時候,空軍的其他幾種飛機的研發工作也在進行中,比如對B3轟炸機的改進,主要改進工作就是更換髮動機,加大航程。使得改進過後的B3轟炸機速度雖然沒有提高,但是航程卻是提高到了八百公里,載彈量也進一步提升到了六百五十公斤。
而和F1戰鬥機專案差不多同時展開的新式遠端轟炸機研發由於沒有太大的急迫性,加上大型飛機的研發和生產都耗資較高,所以進展相對於F1戰鬥機來說更滿。
對於空軍和海航來說,現在飛機的轟炸任務都不算太成熟,空軍雖然執行了多次的轟炸任務,但是受限於投彈量以及航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