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7部分

陳敬雲說是要適當加強,而伍世鐘的等人停在耳中已經是自覺的把這個事當成了頭等大事。

實際上陳敬雲提出的魚雷飛機的構思伍世鍾以前也是有所聽聞,只是當時空軍的任務核心是為了陸軍提供情報,偶爾進行轟炸,期間還冒險的進行了一次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飛機空運任務。這些事情都讓空軍的將領們忙碌無比,所以很自然的也就忽視了陳敬雲很注重的海上威脅,或者說是rì‘本海軍威脅。

陳敬雲以後是準備和rì‘本人翻臉的,但是他沒有公開說過了,甚至都沒對親密下屬說過,而鑑於南京共和zhèngfǔ和rì‘本方面還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所以國民軍上下也還還沒有短時間內和rì‘本開戰的想法,就連把rì‘本海軍當成最大敵人的國民軍海軍,薩鎮冰那些人也不認為和rì‘本能夠在短時間內就爆發戰爭了。

現在陳敬雲舊話重提,伍世鍾等空軍的人也算是把魚雷轟炸機的事情放在了心上,開始籌備組建一支對海轟炸機部隊,並且向福州飛機制造廠提出了魚雷轟炸機的設計任務,再這之前,伍世鍾等人打算對b3轟炸機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裝,反正b3轟炸機的載彈量也不算小,滿載的話可達六百公斤的載彈量,不過滿載的情況下航速也會嚴重的縮短,所以實際上國民軍空軍中的b3轟炸機在實戰中就沒有滿載過,大多數是攜帶四枚一百公斤級的航彈或者是八枚五十公斤級別的航彈,載彈量基本保持在四百公斤以下。

這種程度的載彈量雖然無法攜帶那些動則高達六百到八百公斤的魚雷,但是卻可以攜帶福州兵工廠最新研發的兩百五十公斤的航彈。雖然這種航彈最開始是作為對敵軍堅固工事進行打擊而開發的,但是用來對付敵軍的軍艦也是問題不大,當然具體型號上可能需要進行修改,比如減小裝藥量從而加強穿甲能力,引信也要適當修改,但是總體來說問題不大。

第一卷 第四百三十三章 海空之爭

所以伍世鍾是準備著先用b3轟炸機簡單的改裝後,搭載兩百五十公斤的航彈進行初步的訓練,當然這只是訓練,未來還是需要專門設計用於俯對海轟炸的轟炸機的。百度搜尋:看小說

重型轟炸機的問題好解決,但是魚雷機就不是那麼好辦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現有的魚雷都太重了,以國民軍現在裝備和即將引進的美製魚雷為例子,這些魚雷都是清一sè的533毫米的重型魚雷,也就是所謂的二十英寸重型魚雷,這些重型魚雷除了體型巨大外,而且重量大多超過了八百公斤甚至一千公斤以上,就算是專門設計改裝最佳化後,重量也很難降低到六百攻擊以下。

而如此重的魚雷以國民軍現有的飛機肯定是無法攜帶的,而繼續提高飛機的載重量有些困難,現在1914年初的世界航空發動機水平可遠不如三四年以後的航空發動機水平,國民軍空軍的b3轟炸機為了獲取六百公斤的滿載載彈量可是用了兩個發動機,採用雙發的模式。而1917年以後的魚雷機大多是單發魚雷機,而且速度和航程等xìng能也遠超過現在的b3轟炸機。

既然短時間內無法大量的提升現有飛機的載彈量,那麼伍世鍾就是覺得要從魚雷上入手了,那些八百公斤乃至以前公斤的重型魚雷通通不要,然而對負責魚雷製造的上海兵工廠提出了航空魚雷的設計要求!設計要求就一個:那就是把重量控制在六百公斤以下!

上海兵工廠那邊在透過兩輪的軍事援助計劃後,已經初步具備了仿製生產美製魚雷的能力,其中雖然免不了要從外國進口各種核心部件和裝置,但是到底是能夠達到了小規模量產魚雷的能力,到時候的魚雷產量除了滿足舊有各型軍艦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滿足即將回國的那支高速巡洋艦艦隊的魚雷需求。

而空軍提出了航空魚雷的設計要求後,上海兵工廠直接把現有的533毫米重型魚雷縮小化,一開始是打算縮小到五百毫米,但是發現重量依舊超過了六百公斤,所以上海兵工廠的技術人員繼續縮小航空魚雷的尺寸,最後一路縮小到了十八寸,也就是457毫米後才讓這個世界上第一款航空魚雷出現,這款被命名為‘1914式航空魚雷’的其他設計基本全部是仿製進口的美製魚雷,只是單純的縮小尺寸和減少重量而已,一番修改後讓這款航空魚雷的重量只有五百公斤,重量比原本的533毫米重型魚雷少了一大截,當然威力上也是相應的大幅度下降。

不過好說好歹總算是弄出來了,也能夠讓現有的b3轟炸機掛上去了,於是乎有了航空魚雷和重型的航空炸彈後,一支由b3轟炸機改裝而來的海上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