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海軍中,也是有著一艘的小型航母以及兩艘航空戰艦,而這三艘軍艦上所搭載的飛機主要是戰鬥機,魚雷轟炸機為主,而且載機量也不過二三十架,這三艘軍艦的載機量加起來也就和中國的一艘航母的載機量差不多。
這不能說日‘本海軍並沒有重視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實際上日‘本海軍已經是極為重視了,不過之前的日‘本海軍和二十年代中前期的中國海軍以及其他各國海軍一樣,都把海軍航空兵當成了偵查防空輔助兵力的,而不是主力艦。
要不然也不會對航空戰艦這種戰艦看好並一造就是兩艘了。
可是這時候山本英輔看著天空中那密密麻麻的飛機,他的臉色就是越來越深沉了,很快,日‘本上兩艘航空戰艦以及鳳翔號起飛的戰鬥機已經是相繼在戰鬥中被擊落,這三艘軍艦上鎖搭載的戰鬥機加起來也不過三十架左右,之前為了給魚雷機以及水平轟炸機部隊進行護航已經派出了十餘架,而剩餘的十餘架戰鬥機對於大批來襲的中國海軍攻擊機群來說根本就不夠看,勉強支撐了十分鐘後就是相繼被擊落。
之所以這麼快被擊落,除了他們數量少之外,以至於中國的戰鬥機可以二打一甚至三打一外,更重要的是日‘本海軍所裝備的艦載機效能上遠不如中國所裝備的艦載機效能。
說起世界各國的飛機效能,中國的飛機不敢說世界第一,但是躋身一流水準是沒有問題。限制飛機制造的兩個難關已經是先後被中國的工業部分所克服,第一項自然是鋁合金的生產,當年德國戰敗後,不但大量軍事裝備被各國接受,各種工業裝置也是被各國所接受,身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也是從戰敗的德國手中接受了一大批的技術,其中就有鋁合金技術,從而奠定了中國製造全金屬飛機的基礎。而第二項則是航空發動機,這個航空發動機早年一直依靠進口,而一戰期間則是透過軍事合作從法國換取了航空發動機的技術專利,隨後開始了國產航空發動機的歷程,經過十多年的技術沉澱後,現今的國產發動機已經是大體過關。
現今中國國內製造的航空發動機從技術上來說雖然還不如法國和英國甚至連美國也是有些不如,但是也算一流水平,至少比起日‘本和蘇俄強多了。再加上中國常年的飛機研發設計經驗,一大批的優秀設計不斷湧現,所以綜合起來後中國現今的航空技術就算不是世界第一,但是世界前三是問題不大的。
比如中國最先定型的F3戰鬥機,這款由滁州飛機公司設計的戰鬥機乃是二十年代中期就開始研發,計劃於三十年代裝備,代替F2戰鬥機成為主力戰鬥機。自從中國開始F2戰鬥機的服役後,新一代飛機的研發是越來越困難,這款F3戰鬥機的概念和基本設計在1925年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但是受限於各子系統的研製緩慢,一直到1929年才試飛了原型機,而試飛的原型機效能讓空軍非常滿意,尤其是高達三百五十公里的時速,以及優秀的爬升率以及瞬盤效能而讓空軍非常滿意。
第六百四十五章 海空大戰(四)
除了高時速和瞬盤效能外,其航程也比F2戰鬥機的各種改型增加,達到了一千一百公里。
同時還裝備了由中國數個電氣企業提供的各種航電裝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福樂電氣下屬子公司所提供的短距無線電實時通訊系統,而這個名詞聽上去有些科幻,但是實際上就一個特大號的對講機。主要用於作戰中飛行員之間的實時溝通需要,在沒有無線電實時通訊系統之前,飛行員之間的資訊傳遞只能透過搖擺機翼以及訊號燈這種方式,而現在有了無線電話後,飛行員之間的實時溝通就變得簡單多了。
除了短距無線電實時通話系統外,還附帶無線電報收發機以及定向裝置等一系列航電裝置。
而F3戰鬥機上大量搭載的無線電裝置也讓這款戰機的成本當中有相當多一部分的都是航電裝置,這在以前是沒有的的。
這款新式戰機在原型機透過了空軍的嚴格測試後,開始生產部分F3試驗機以供空軍進行大量的試驗以及制定訓練手冊等,如果說沒用意外的話,F3的大規模服役還將會延後幾年,但是1930年陳敬雲上臺後,軍方開始大量採購裝備以間接支援國防工業的發展,如此也就提前訂購了一批高達三百架F3戰鬥機的訂單,這筆訂單單單是前期的採購費就是高達一千多萬,而且後期還有大批的維護費用。訂購後,滁州飛機公司在下半年開始陸續交付,不過直到戰爭爆發之時,交付的數量用也才二十來架,加上了之前交付大部分試驗機,一共也才三十來架,剛好就是空軍兩個中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