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覲到了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告一段落,而在這其中,得益最大的,莫過於是朱允文,而真正的重頭戲,卻並非是朱允文。
或者說,朱允文確實噁心到了朱棣,對於天子來說,這個朱允文,才是最棘手之人。可是對於整個朝野來說,漢王的生死,才是至關緊要的。
朱允文還朝,絕無可能再次登基,即便罵聲再大,朱棣也絕不可能禪讓,給予朱允文的,至多也就是個親王罷了,雖然大大的打擊了天子的威信,可是這對朝局,並不曾有分毫的影響。
可是現在,漢王的事關係的,卻足以動搖國本了。
皇子造反,東窗事發,一旦漢王獲罪,那麼太子的地位就是固若金湯,天下之間,再無人威脅到太子的地位。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從此之後,太子真正成了儲君,再無懸念。
至此之後,整個朝野,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變化中,每一個人都必須適時的抓住機遇,因為一個不好,都可能牽涉到身家性命。
漢王被人押了進來。今日,是紀綱最是光彩的一日,弭平了一場叛亂,得到了太子的賞識,不但大功一件,而且,極有可能自今日起,便可以扶搖直上,直上九天之外。
他的心情,不免幾分激盪,數年的謀劃,終於功德圓滿,功名利祿,眼看就要到手。人生至此。還有什麼遺憾?
不過……紀綱進來時,特意瞄了一眼郝風樓。
郝風樓恰好,也看到了他。
雙方的目光,甫一接觸,不曾有惺惺相惜,也不曾有什麼默契。
有的只是各自眼中掠過的一絲嘲弄。
兩個人似乎都在說,看吧,看誰才能笑到最後。
紀綱此番回京,最大的忌憚,已經成了郝風樓。他萬萬想不到,本來想給郝風樓使一點絆子,臨走時給他一點苦頭。準備好生打壓的一個人,在自己離京之後,居然來了個釜底抽薪。
這對紀綱來說,是決不能原諒的。他是聰明人,是天下最絕頂的聰明人,他懂得審時度勢。有足夠的耐心。狡詐如狐,這些年來。從一個不起眼的小秀才,一步步的走到今日。而就在今天,自己最是風光得意的一天,卻是發生。人生還有一處不完美的地方,居然有人,有一個自己眼中的後輩,居然狠狠的給了自己一個悶棍。只要過了今日,當自己榮耀加身,當自己背靠住了太子這棵大樹,如日中天之時,一定要好好的將這姓郝的,好生玩弄於鼓掌之中。
紀綱甚至在想,那個周司吏,居然還能出現在自己面前,那麼對付郝風樓,是直接對郝風樓動手呢,又或者是,先將周司吏杖斃了再說。
無數個念頭和心思,湧上紀綱的心頭,紀綱捨棄了郝風樓,眼睛落在了太子身上。
朱高熾臉色平靜的看了他一眼,紀綱會意的朝朱高熾微微點頭,旋即眼睛落下,看著自己的靴子,謹慎甚微的垂立於殿中。
……………………………………………………………………………………………………………………………………………………………………………………………………………………………………
漢王顯得很落魄,不過在這熟悉的大殿中,在自己的父親、兄弟面前,卻不願意表現的沮喪,他昂著頭,一步步走進來,旋即拜倒:“兒臣朱高煦見過父皇,吾皇萬歲!”…
朱棣沒有去看朱高煦,其實當朱高煦的聲音響起的時候,朱棣的胸口,便不斷起伏起來。
父子已經有很多日沒有見面了,誰能想到,當日送漢王去大同之後,再見面,是這個光景。
天子表現出了冷酷無情的一面,他不是不疼愛這個兒子,問題的根源在於,他深諳這個遊戲的規則,在這個規則裡,任何的惻隱之心,都極有可能遭致殺身之禍。換句話來說,假若此次讓漢王得逞,那麼漢王帶兵進京,必定不會對自己,也不會對自己的其他兒子們手下留情。
朱棣沒有惻隱之心,他深諳此道,所以他並不曾去看漢王,而是一字一句道:“吳愛卿,你來說。”
大理寺少卿吳剒出班,朗聲道:“漢王謀逆之罪,證據確鑿,先有漢王勾結劉文來、江丙人等,暗中招募死士百人,又糾集潑皮巨千,平素便無法無天,於天子腳下,仗著王府庇護,橫行一方,大理寺於漢王府,搜查兵器三千五百餘件,又有金刀、龍袍各一,其子朱瞻圻,大逆不道,更是口出狂言………”
這吳剒所言的證據,俱都詳實無比,可謂觸目驚心,讓人聞之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