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的開爐和錘鍊,最重要的是取得資料。
郝風樓讓鐵匠們養成一種練了一爐鐵之後進行記錄的習慣。這一次的火候大致是多少,風力多大,熔鍊了多少時間,鐵水的色澤,新增的焦炭多少,都需要有經驗的老匠記錄下來,再根據煉出鋼鐵的好壞,繼續進行修正,以此來提高。
其實就創新來說,此時的天朝絕對算是一起絕塵,無論是四大發明,單單就鍊鋼,便早已有了灌鋼法和焦炭鍊鋼法,而這些方法在西方直到工業革命之後才出現,即便是倭人自以為傲的倭刀,也是脫胎於唐刀,只是雖是創新,卻沒有發揚光大,反而踏步不前。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郝風樓總結出來,其實說白了,就是沒有科學的方法,如何用新技術煉出好鋼,需要不斷琢磨,不斷的修正,多多少焦炭,爐子的火候多少合適,偏差一點,得出來的結果可能就不同了。
此時一本簿子裡已經密密麻麻的記錄了無數的資料,郝風樓鼓勵大家探討,相互傳授經驗,自然,其實也有人想要藏私,不過郝風樓直接將鐵匠分為兩組,告訴他們,兩組之間,每月都根據煉出鋼鐵的好壞進行比對,哪一組煉得好,將來的工錢加倍,沒婆娘的想辦法給你找婆娘,有婆娘的會提早把你的婆娘接來。
於是大家都不敢藏私了,每日生爐錘鍊之餘便是聚在一起根據各種資料進行分析和討論,而出來的鋼鐵也顯然比此前要好了不少。
除此之外,郝風樓還鼓勵在出鐵時,讓他們新增其他的礦物進行實驗,有些礦物能增加鐵的硬度,郝風樓沒有多少化學知識,一切都只能靠這些人自行摸索。
許多人以為穿越回去,總是主角親力親為,彷彿自己掌握了物理化學,便可無往不利。可是郝風樓並不這樣。因為他是半吊子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適當改進之後培養出匠人們較真和科學的精神,找到了方法才能不斷進步,正如後世的科研人員一樣,他們未必是靈光一現就創新出什麼,而是用各種的材料進行比對和實驗,正如愛迪生髮明電燈泡一樣,其實並非是他絕頂聰明,而在於他的毅力,為了延長燈泡的壽命。他用鐵絲、鋼絲、銀絲、金絲重複不斷的進行實驗。記錄資料。最後才找到了鎢絲,完成了一個舉世的創舉。
從中得出來的教訓就是,要發明創造,並非是靠蘋果砸中腦袋。說穿了,其實就是這種科學的素養,有不斷去嘗試的精神,當然,更重要的是你得有銀子,有了銀子,你才可以將一鍋鍋的鐵礦石和焦炭送進爐子裡去,結果得出一爐爐的廢鐵廢鋼。
郝風樓發現自己居然很差錢了,這確實是個無底洞。若不是東華門那邊撐著,多半自己真要打算一輩子住在這兒的茅棚子裡了。
只是經過半月的不斷嘗試,工匠們漸漸掌握了規律,煉出來的鋼鐵不但在使用焦炭鍊鐵法大量降低成本以及產量大大提高,而且鋼鐵的質量也有了跨越式的進展。
完成了這一步。以後的每一次進步,每一次強度和韌性的變化都將無比艱辛,不過郝風樓依舊在鼓勵工匠們繼續琢磨。
這時候,鄭和來了。
“師兄。”
這一聲師兄叫得很熱絡,讓人怪不好意思的。
郝風樓現如今的形象不是很得體,黑了一些,衣衫也有些髒亂,鄭和見了他,只是苦笑。
郝風樓將他引到住處,請他吃茶,道:“這裡艱苦一些,不知師弟前來,可是有陛下口諭?”
鄭和道:“陛下讓我來看看師兄,想問問這裡的進展。”
“進展還不錯,你回去稟告陛下,請陛下寬心。”
鄭和踟躇一下,道:“有一件事,倒是想和師兄說說。”說罷,先將京師裡的一些新聞拿出來說,最後道:“再過半月,就是比試刀劍的時候,許多人摩拳擦掌,這事兒本是師兄和倭人較勁,誰曉得現在卻成了太子和漢王之爭,據說太子和漢王如今都暗中卯足了勁,陛下也一直在關注,似有不悅。”
兒子們藉著任何機會都不惜要打得頭破血流,換做是郝風樓,估摸著也不高興,帝王心術這東西雖然沒什麼不好,搞個平衡政策也算是創新機制,可朱棣雖是天子,也是父親。
郝風樓嘆口氣道:“漢王這傢伙還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這種事和太子有什麼可爭的。”
鄭和莞爾:“我去看師傅的時候,師傅說,照這麼下去,沒準會出事,叫我來提醒你,漢王一向自負,到時候殿前爭執起來,師兄沒有必要摻進去,有些事順其自然才好。”
郝風樓道:“我知道了。”
和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