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14百!”
&esp;&esp;安靜,可怕的安靜。
&esp;&esp;片刻後,三個大人爆出笑聲,“哎喲餵你可真聰明,你打哪兒學的呀?”
&esp;&esp;園長是專門做學前教育的,知道有些家長會教孩子簡單的加減法,所以前面的計算她能很快得出答案,園長覺得有可能是大人教的,孩子自己背下來了,但這個回答……很明顯,是她自己摸索的規律。
&esp;&esp;哪個正經大人會教這種“十四百”的說法呀?
&esp;&esp;“顧白鸞小朋友,你比很多大班小朋友還厲害呢,你想上大班嗎?”
&esp;&esp;清音心道不好,魚魚肯定會覺得“大”比“中”和“小”都好!
&esp;&esp;果然,小姑娘脆生生的:“想。”
&esp;&esp;“行,那就去大班吧,咱們孩子聰明,以後說不定還能跳級。”
&esp;&esp;老父親老母親對視一眼,他們真的壓根不想孩子跳級,本來就不是天才寶寶,拔苗助長真的好嗎?
&esp;&esp;魚魚可不管他們的心情,蹦躂著把幼兒園裡裡外外逛了一圈,看見有很多遊戲設施,什麼蹺蹺板、滑梯、旋轉木馬和小單槓,立馬就開心起來。
&esp;&esp;“媽媽魚魚喜歡幼兒園,魚魚要天天上幼兒園喲!”
&esp;&esp;清音:“……”
&esp;&esp;呵呵,你先上兩天再說。
&esp;&esp;不過,幼兒園位置倒是真的很好,門口就有公交站牌,離家也非常近,下雨下雪啥的不受罪,最重要是還在清音和顧安上班的路上,頂多就是過個馬路,順道就能把她接送了,省得顧媽媽跑。
&esp;&esp;報完名,一家三口又去百貨商店買小書包,小文具盒,小鉛筆、轉筆刀和橡皮,一通買買買,小書包都脹鼓鼓的啦。
&esp;&esp;從1980年3月3號這一天開始,顧白鸞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
&esp;&esp;早上爸爸牽著手把她送到幼兒園,媽媽就不用著急,吃過早飯慢悠悠的再去學校。
&esp;&esp;大三了,新學期新風貌,每一個同學好像沒什麼變化,但細看之下又覺得都不一樣了。
&esp;&esp;從這個學期開始,基礎理論基本學完了,開始進入臨床科目的學習,每一門看似課時不多的課程,都是真正與臨床息息相關的,現在少學一點,上了臨床可能就會誤診、漏診一個甚至無數個病人,所以誰都不敢放鬆。
&esp;&esp;好在是大三了,英語和政治都不學了,各種不重要的課程刨開其實課程反倒變少了,一個星期六天,全天滿課的只有三天,另外三天都是下午沒課,而這三個下午,就是清音的臨床時間。
&esp;&esp;劉麗雲和祖靜聽說她居然可以到大名鼎鼎的西山療養院坐診,也跟著說要來,清音問過西山療養院的意見,那邊同意她們可以跟她一起上門診,清音就把人給帶上了。
&esp;&esp;不過,這倆人中,祖靜不必說,劉麗雲雖然學習成績不錯,但還從沒真正給人看過病,也沒有行醫資質,只能跟在清音身後,給她當助手。
&esp;&esp;下午一點半,三人來到西山療養院,清音的診室在二樓中醫科。中醫科在西醫佔絕對優勢的大醫院,本身就是冷板凳,只有實在看不好的,病人家屬還不願放棄的疾病,才有人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踏足。
&esp;&esp;所以,偌大的西山療養院,居然只在二樓有一間中醫診室,其它區域全是做針灸理療的,診室門口掛著清音的名字和職稱,醒目倒是醒目,就是沒啥病人。
&esp;&esp;就這間診室,還是以前的趙院長為了請動陳陽和清音,特意設定的,以前他們連中醫科都沒有。
&esp;&esp;這不,三個年輕姑娘在診室裡坐了一下午,無人問津。
&esp;&esp;“原來上臨床這麼難啊,別的老醫生病人排隊都看不完,咱們卻無人問津。”劉麗雲溜到理療科那邊看了一圈,別說,做理療的人可真不少,跟她們這兒形成鮮明對比。
&esp;&esp;“我以前聽林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