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劉麗雲誇張的膝蓋一滑:“清老闆,你廠裡還缺人嗎?就是守大門我也願意!”
&esp;&esp;“劉醫生,你以後做醫生,掙得比這還多。”
&esp;&esp;“等我能拿上一百塊工資,頭髮都沒了吧?”她現在每個學期期末考前都要苦熬通宵,才能勉強保持住前十名的水平。
&esp;&esp;三人說笑著,吃過中飯,清音就揹著書包上七年制班報道去了。
&esp;&esp;七年制因為學制長,招錄分數高,所以只有一個班,而且還是小班,只有24個學生,加上清音剛好25人。
&esp;&esp;都在一個學校,平時還有有點眼熟的,也不用刻意自我介紹,大家都知道清音的“大名”,很快熟悉起來。
&esp;&esp;不過,上第一節 課清音就發現,精英小班制就是不一樣,雖然任課教師跟五年制還是一樣的,但講授的速度和重點都不一樣,她以前仗著自己基礎好,照本宣科的內容可聽可不聽,但現在卻不一樣,稍微走神一會兒,老師就講到好幾頁之後的內容了。
&esp;&esp;更別說,現在的老師不怎麼照本宣科,著重的是臨床思維發散。
&esp;&esp;怎麼個發散法呢?
&esp;&esp;譬如,七年制的老師講到承氣湯證,不會只講最有名的大承氣湯,而是會把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味承氣湯等一些列承氣湯進行橫向對比,涉及的內容也非常豐富,不再侷限於這個方子的組成和功用主治,而是能發散到它出自哪裡,哪個年代成方,有什麼時代特色,以及歷史上哪些醫家喜歡用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方劑學,還結合了經典、各家學說、醫史文獻學等多門學科。
&esp;&esp;清音以為這樣就夠發散了,不,其實還有更發散的——老師還會運用自己的臨床例項,將方子和證型具體化,趣味化,這才是最吸引學生的地方!
&esp;&esp;而這位有趣的老師,就是老朱。
&esp;&esp;清音終於明白,為啥她說自己在五年制可惜了,因為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老師,講授重點真的不一樣。
&esp;&esp;下課後,老朱還特意留下清音,“感覺如何?”
&esp;&esp;清音嘿嘿樂,“朱老師您藏私啊。”
&esp;&esp;老朱也只是笑笑,這種區別,主要就是生源不同,培養目的不一樣,教授方式也“因人制宜”。
&esp;&esp;中醫學院裡流傳著一種說法,五年制培養的是普通醫生,能治病救人那種;而七年制培養的,則是未來的中醫科主任,未來的大學教授。
&esp;&esp;老朱也能看出來,清音雖然意外,但並非跟不上,她的思路甚至比很多同學都清晰,“好好學,抓住最後兩年時間學好理論,基本功紮實了,上臨床才不慌。”
&esp;&esp;分別後,清音趕緊推上腳踏車,到小學校門口正好遇見魚魚和穗穗正蹲在地上看螞蟻搬家。
&esp;&esp;“顧白鸞。”
&esp;&esp;“媽媽!”
&esp;&esp;“清阿姨!”穗穗也跑過來。
&esp;&esp;快兩個月沒見,穗穗小臉上有了肉,面色紅潤不少,看來餘力被捕對她的生活沒造成多大影響,少了一個可有可無的父親,卻多了她最愛的媽媽,是好事。
&esp;&esp;“穗穗也放學了,你是自己回家嗎?”
&esp;&esp;“嗯吶,姥爺說讓我跟魚魚一起回家。”
&esp;&esp;清音有點納悶,“你姥爺說讓你去我們家玩嗎?”
&esp;&esp;很多時候不是小孩有意說謊,而是他們自己搞錯了大人的意思,聽錯了某個字,所以清音覺得很有必要確認一下,萬一把人孩子接走了鬧烏龍就不好了。
&esp;&esp;“晚上你媽媽和姥爺會去我們家,接你回家的,對嗎?”
&esp;&esp;“對噠。”
&esp;&esp;“我們家,家裡沒人喲。”
&esp;&esp;小姑娘軟軟的,不像說謊的樣子,既然家裡沒人,清音也打消了送她回家的打算,只能一起接走。
&esp;&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