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章 縣令來訪

梁澤聞言打量著十幾匹遼國戰馬,他並不懂相馬。

但就像人一樣,有的人氣質不凡,乍一看就覺得不一般。

馬也一樣,而且有了對比,差異更加明顯。

梁澤統領的這一營雖然是步兵,但是軍中也有些馬。

而且他也看過軍中的騎兵,和遼國戰馬比起來,宋軍軍中的戰馬精氣神上看著就了一截。

而且遼國戰馬比宋軍戰馬更加壯碩高大。

“這也正常,大宋不也封鎖鐵流入遼國麼。”

梁澤對這些看的很開,後世都地球村了,各國直接不還相互封鎖各種高階技術。

遼國又不傻,怎麼可能把好馬賣給大宋。

賣給大宋的都是一些次等馬,而且價格還遠超任何朝代。

但即便如此,大宋也得買,不然沒有騎兵,太被動了。

不過大宋也知道不能受制於人,開始自己養馬。

但是養出來的馬,數量少不說,和遼國高價賣給大宋的次等馬比起來都略有不如,更別說和遼國那些優質戰馬相比了。

“以前我只聽遼國騎兵厲害,還以為是誇大其詞,今日一見才知道我有些坐井觀天了。有了防備的情況下,還是造成了這麼大的損失。”沈從興嘆了一口氣說道。

“沈兄別因此傷神了,不管如何,我們最起碼打退了遼國騎兵,保住了糧草。”梁澤安慰道。

遼國騎兵雖強,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對付。

漢家王朝自古以來摸索出很多對付騎兵的辦法。

在梁澤看來還是朝廷的問題,根本的問題不解決,軍隊再強也沒用。

宋朝軍事弱,卻不意味軍隊弱。

說白了就是朝廷太扯淡了,別的朝代有外戚專權的,有太監專權的,也有武將擁兵自重的。

之所以出現這些原因,很多都是皇帝為了平衡之道捧出來的。

最常見的就是文武相互制衡,但是和平下來,文官勢大,武將難以制衡,為了保持平衡,皇帝就會重用外戚,或者宦官。

就拿明朝來說,為了制衡錦衣衛,後面弄出東廠,結果東廠制衡了錦衣衛,為了制衡東廠,又搞出個西廠,最後還搞出了一個內廠。

雖然這樣的效果也不好,但是像宋朝這樣,直接重文輕武,讓文官一家獨大的情況,還是第一次見。

文官一家獨大沒有制衡,內部卻爭鬥不止。

但凡出現一個能打的,要不了多久就被文官給整死了。

文官統領武將也不是不行,歷史上文官掌軍打了勝仗的多不勝數,光是宋朝就有很多例子。

宋朝又不少相公,都曾經領兵打過仗。

然而這些人並不會一直在軍中,只是臨時的罷了,打了勝仗升遷進入中樞,以後基本就沒有領兵的機會了。

畢竟宋朝重文輕武的根本原因,就是防止武將造反。

文臣本就掌握著很大的權利,若是有了兵權,豈不是威脅更大。

所以皇帝不可能讓他們在軍中待的太久。

種種原因才導致了弱宋之名,若是不解決這些,軍隊再強,也沒有用。

梁澤只是一個勳爵子弟,如今參軍也屬於武將,這種東西他根本改變不了,也沒有那個能力。

“是啊,保住了糧草就行,這些事自有朝中相公們頭疼,我一個廂軍的副都指揮使,這輩子幾乎沒有上戰場的機會,操心這些做什麼。”沈從興自嘲一笑。

打仗是禁軍的事,廂軍駐守地方,平日裡也就剿剿匪罷了。

最多戰時幫著押運糧草罷了。

當然了,禁軍損失大,會從廂軍抽調兵馬補充。

理論上來說,廂軍也有進入禁軍的機會。

特別是各地的都指揮使和副都指揮使。

他們官職基本到頭了,再升也只能進入禁軍了。

然而沈從興卻完全沒有機會,因為他的姐姐嫁給了禹州團練使趙宗全。

趙宗全是宗室子弟,以大宋對宗室子弟的限制,他這輩子能做到廂軍都指揮使就到頭了,根本沒機會進入禁軍。

梁澤沒想那麼深遠,還以為沈從興是因為心有抱負,卻在地方上蹉跎度日,心裡憋屈,安慰了他幾句。

沈從興笑了笑也沒解釋,說道:“不說這些了,馬肉應該快燉好了,咱們也去吃點,吃完早點出發,再耽擱下去,天黑可到不了柳縣了。”

……

馬肉幾乎都是瘦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