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說道:“十大天才,可媲美七大門派聖子;還有三百多學生,可媲美真傳弟子;剩下的四千多學生,多數為內門弟子。”
又是繼續說著,介紹著其他的學生。
能加入講武學堂都是天才,而這些天才也分三六九等,最頂級的就是練霓裳、風白玉、雪無痕、古無敵、風無塵、南宮月、韓月、敖瓏月、姬光陰、白學文等等,這些是頂級天才,邁入聖者機率在五層以上,可以稱為頂級精英,聖人種子,聖者儲備隊。
這是第一檔次的天才。
接著,就是三百多學生,他們的資質稍微差一些,邁入武聖的機率不足一層,可邁入上三境的機率依舊很大,若是在機緣得當,或是運氣好,也可能成為武聖。地位上不如前面的十位,可也有較大的培養價值。
這是第二檔次的天才。
剩下的四千多人,就是第三檔次,他們多數是牛馬,多數都是炮灰。可即便是如此,還是值得培養的。畢竟,十分之一的機率也好,百分之一的機率也罷,甚至是千分之一的機率也好,只要有可能,代表著可能成為武聖。
這些人到了地方上,也是一方豪強,也是絕代人物。
就好似清華的倒數第一,比較差,可依舊凌駕在很多名牌學生之上。
這是第三檔次天才。
在天才到培養計劃中,分為三三四的原則。
第一檔次十個學生,享受學校三層多的資源;第二檔次三百多學生,享受學校三層的資源;剩下的四千多學生,享受學校四層多的資源。
在資源的傾斜力度上,大大的不同。
永安帝看著方案,點點頭答應了。
大致的方案就是這個樣子,在具體的執行中,又會有新的權變。
永安帝問道:“平民與貴族的比例如何?”
祭酒說道:“陛下,情況上很不好。在十個頂級精英當中,只有一個是平民;在精英人才中,只有不到五十人是平民;在普通的天才中,只有不到三百人是平民出生。”
在講武學堂中,階級固化很是嚴重。
尤其是在軍隊中,雖然皇帝高高在上,可以隨意的任命軍官,不斷的進行調換,不斷的摻沙子,可內部的血緣傳承還是極為厲害。彼此相互對調,彼此相互扶持,極為嚴重。
可以說,老爹是將軍,兒子加入軍隊當中後,會受到老爹部下的幫助,只要不是太愚蠢,只要不是犯下大錯誤,往往是節節高升。現在我幫助你兒子,你兒子未來也要幫助我兒子,就這樣形成龐大的網路。
不只是如此,軍隊還是危險的行業。
遇到危險的時刻,捨命相救的,往往是自己的父親,或是其他的親戚。
很多軍隊內部,有著父子關係,親戚關係,鄉黨關係,乃至是師生關係,也只有這樣的關係,到了戰場上才敢於把後背對著某些人。
在被敵人包圍陷入絕境的時刻,依舊覺得老爹會來救自己,親戚,老師等會來救下自己。
若是軍隊中,身邊的戰友都是陌生人,口音都是不對,說話彼此都是聽不懂,彼此關係一般般,可能遇到危機,就是率先跑路;遇到戰功,就是上去搶人頭。
功勞我來搶,背鍋你去背。
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是很差的。
可以說,為了保持軍隊的戰鬥力,必然要保持軍隊的血緣關係,鄉黨之情,這是保持軍隊戰鬥力的必備因素。
只是,這對皇帝而言,難以接受。
軍隊拉幫結派,血脈傳承,彼此形成一塊鐵板,試問這是皇帝的軍隊,還是軍隊的皇帝?試問,這是皇帝指揮軍隊,還是軍隊指揮皇帝?
為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永安帝一直在干涉軍隊的運轉,加大對平民天才到培養,增加平民天才的比例,為的是打破功臣派系對軍隊的控制。
可惜,現實中效果不好,前幾名的學生多數是功臣派系。
在五千多新生中,平民學生不到五百人。
在講武學堂當中,功臣派系取得強大的優勢,不論是人數,還是質量上,都是碾壓平民派系。
“講武學堂中,平民天才的數量太少了!”永安帝說道:“要加大對平民天才到培養,加大扶持力度。”
祭酒說道:“微臣知道。可平民武者多數不成器,爛泥扶不起牆。給爛泥再多的資源,依舊是爛泥。朽木的本質依舊是朽木,再對其加工,再對其改造,依舊沒有雕刻價值。臣不是不想,而是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