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章 雍和宮

做完了這些,臘八節對於高明啟來說,就算是結束了。

吃過了臘八粥,又放好了臘八蒜,就等著除夕夜吃餃子的時候,來一口臘八蒜。

不過,這樣的傳統節日自然不會只有這些活動。

院裡不少歲數大點的老太太,已經結伴出門,往附近的大廟去了。

臘八節的來源有來自佛教的說法,既臘月初八是“佛成道日”,臘八粥也是佛成道日的必食之物。

這種粥真正的名字應該是“七寶五味粥”,裡面有胡桃、松子、乳蕈、柿、粟、慄、豆。到了這一天,北平城裡大一些的廟宇中會熬製臘八粥,對外施捨。

就高明啟知道的,院裡好些人都是去雍和宮。作為雍和宮一年一度的盛事,那裡的臘八粥吸引著無數市民,除了本地人,甚至還有外地的信徒,要來這裡討一碗臘八粥喝。

這樣的活動聲勢頗為浩大,就連李二勇來送臘八粥的時候,還說想跟他一塊去湊熱鬧。

雍和宮距離南鑼鼓巷直線距離不過兩公里,他們總是去那裡玩耍,路熟得很。

“行,等會兒咱們去給你哥送臘八粥,完了就去。”

李大勇沒法回家,還在魯味坊幹活,今天臘八節不說過節了,估計早晨起來還得去打冰。

如今是北平一年四季最冷的時段,各店打冰的隊伍爭分奪秒從河道里取冰。

所以李家人熬好臘八粥後,還記得給大兒子送去一鍋。

李二勇懷裡抱著一個老式的金屬飯盒,外面包裹著毛巾,這裡面都是給他哥帶的臘八粥。

高明啟換上棉衣,把圍巾往脖子上纏了幾圈,就帶著李二勇出門了。

街上的人不少,高明啟注意到,許多人手裡都帶著鍋碗,不用猜裡面肯定是臘八粥。

整個大街上都瀰漫著淡淡的粥香,就連寒冬的氣溫似乎都因為煮粥提升了幾度。

尋到李大勇的時候,他果然還在打冰,這回他們店裡來了四個人,在他們不遠處河岸上板車上,堆了不少冰塊。

李二勇這是頭一回看到他大哥在河面上鑿冰,忍不住大叫了一聲,吸引來李大勇的注意。

正在冰面上哐哐鑿冰的李大勇沒有想到自家弟弟來了,他與同行的店員知會一聲,放下鐵釺子,一溜小跑就來到河岸上。

“明啟,二勇。你們咋來了?”

“哥,這是咱娘熬得臘八粥,你快嚐嚐。”

李大勇可不含糊,掀開了毛巾,開啟飯盒,裡面的臘八粥還騰騰冒著熱氣。

他也不嫌燙,對著嘴就吸了一大口。

“真好喝,今年咱娘咋捨得熬這麼好的粥了。”

“這是明啟哥給咱家的拿的米,可好吃了。”

“謝啦明啟。”

李大勇憨憨一笑,他大概猜出是高明啟對自己的照顧,不然憑自己老孃那省儉的性格,不可能配這麼多豆子。

“拿下去和你同事一塊嚐嚐吧,天氣這麼冷,讓大夥都暖暖身子。”

高明啟指了指河面上的幾個人,李大勇應聲走了下去。

下面的三人都嚐到了熱騰騰的臘八粥,不約而同朝他們兩人拱了拱手。

飯盒裡的粥被四個人分著,口就喝完了,李大勇把空的飯盒交到弟弟手裡,他就下去幹活了。

高明啟兩人回到家裡,放好東西,然後帶著李家另外兩個孩子,老五歲數太小,不讓她在這麼冷的天出門。

雍和宮距離他們所在的衚衕並不算遠,老三和老四倆人聽說去逛集市,高興地跑在最前面。

還沒到雍和宮正門口,就已經看到前面聚集起烏壓壓一片人群,另外就是更加濃郁的粥香。

到現在早已經出了三四鍋臘八粥,高明啟他們肯定是討不到第一鍋。

以前的時候,出鍋越早,裡面的東西越精良,各色上等雜糧,什麼乾果、果脯、酥油和砂糖之類,這是用來給佛祖上供的。越到了後面,材料成色就稍遜,等到了最後一鍋,分給普通百姓的臘八粥,用料基本上就是尋常的雜糧了。

不過,如今沒有那麼陳腐的規矩,基本上材質用料差不太多。

他們都是吃飽了才出來,根本不是為了討臘八粥喝,單純是為了湊熱鬧。

在雍和宮附近的街面上,能見到不少臨時出來支個攤,趁這會兒人多買點東西的機靈人。

高明啟一掏兜,裡面還有幾毛錢,交給李二勇,讓他帶著弟弟妹妹買點好吃的。

高明啟則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