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一個種族群體不如說是一個文化群體。他們早先大概發源於裡海地區,曾在那裡牧牛,並從事少量的耕作。因為主要靠畜牧為生,所以只要發現有更為理想的地方,他們就用大牛車載起所有行李,朝那裡遷移。遷移時,總是整個整個的部落一起行動,婦女、孩子及戰士全都參加。印歐人就這樣向西推進到俄國南部和歐洲東南部。到公元前2000年時,他們已分佈在從多瑙河平原到奧克蘇斯河和賈哈特斯河流域的廣闊地區。他們以這片廣闊地區為根據地,日益威脅在地理上可進入的各文明中心——中東、巴爾幹半島和印度河流域。
在地處大草原西部的印歐各族和地處大草原東部的蒙古…突厥人之間,有一條最早的分界線,這就是阿爾泰山脈和天山山脈。這條分界線以東的大草原,地勢較高、較乾燥,氣候通常也更惡劣。這裡的牧場沒有西部的牧場肥美,可以放牧羊、駱駝和馬,但放牧牛不行。這一地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相應的歷史上的不平衡,即出現一個持久的、影響深遠的、由東向西的民族大遷徙。大草原東部的各民族或者以難民的身份,或者以征服者的身份,被吸引到西部。一批批部落前赴後繼地向西推進——西徐亞人從阿爾泰山脈遷徙到烏克蘭;突厥部落取代西徐亞人進入中亞,以後又尾隨西徐亞人西進;最後,蒙古人也從後面向西推進,直到13世紀,侵佔歐亞大部地區,建立起一個大帝國。這些東方的遊牧部落,由於其地理位置,不僅能進入歐洲、中東和印度,也能抵達中國;只要有機會,它們就不時地侵入中國。
由於由東向西的民族大遷徙,大草原西部請民族的種族組成情況逐漸發生變化,至少在西至裡海的地區內,由原先的高加索種人佔優勢變為由蒙古種人佔優勢。這一轉變自公元前一千紀末葉開始,一直繼續到中世紀結束。此後,操斯拉夫語的俄羅斯人用西方的技術裝備自己,先是憑藉滑膛槍和火炮,後又依靠機關槍和鐵路,使種族組成的發展趨勢轉到相反方向。
閃米特人大致佔據了從地中海到底格里斯河、從托羅斯山脈到亞丁之間的地區。他們最早出現於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地區,他們的歷史也是由接連不斷的浪潮似的遷移構成的。早先,閃米特人用驢作運輸工具,到公元前1100年前後,駱駝的馴養改變了他們的文化,就象馬的馴養改變了草原遊牧民的文化那樣。隨著文明的興起,閃米特的許多部落後住到城市附近,與城市居民形成了一種共生關係;而且隨時準備著,一有機會就去攻掠這些城市。
歐亞大陸邊緣地區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對周圍的部落來說,有如一塊塊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磁鐵。豐富的農作物、堆滿穀物的糧倉、城市裡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奢侈品,所有這一切都吸引著大草原和沙漠地區飢餓的遊牧民。因此,諸古老的文明中心不時遭到侵掠——尤其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因為它們比克里特島、尼羅河或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更易受到侵掠。不過,直到公元前二千紀,整個歐亞大陸的力量均勢才開始轉變,偉大文明的生存才第一次受到遊牧民的威脅。
馬的馴養和較遲的冶鐵技術的發明是兩個十分重大的發展,它們使遊牧民獲得新的作戰能力。就目前所知,中東是最早馴養動物的地方,也是最早乘騎動物的地方。這兩者發生的時間約在公元前5000年前後。不過,在早期階段,乘騎動物的現象並不多見,因為那時所能得到的動物僅牛和野驢,牛速度太漫,野驢個兒太小。然而,馴養動物的做法後又向北傳到產有野驢和野馬的俄國南部。到公元前2500年,這兩種動物已在當地得到馴養;而且,由於馬個兒大、體格壯、速度快,很快就受到成國南部遊牧民的偏愛。他們採取擇優繁殖的方法,使馬的個兒愈來愈大。野馬的平均高度為13手之寬(一手之寬約四吋),而現代家馬的平均高度為15至16手之寬。如果不加選擇地讓馬繁殖數代,家馬的個兒很快又會縮小,就象美國西部的野馬那般大小。
遊牧民利用馬打仗時,最早的做法是將馬套到輕便的雙輪車上。這種車的輪子裝有輪輻,比起美索不達米亞笨重的實心四輪車,大大改進了。高大的馬和靈便的車相結合,使遊牧民得到了一種令人生畏的武器——戰車。公元前二千紀,遊牧民就是駕著這種戰車,掀起最早的入侵浪潮。駕車作戰時,一名戰士馭馬,其他戰士用強弩射箭。眾弩齊射,飛箭如雨,沒有幾個步兵能長時間地抵擋,更不用說抵抗緊跟著發起衝鋒的密集的戰車。
到公元前二千紀末,遊牧民用騎兵取代戰車,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戰鬥力。這時的馬既高大又強壯,可以直接騎人。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