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我們是歐洲的摜奶油。〃
英國還擁有更多的、可作工業革命的資金用的流動資本。源源流入英國的商業利潤比流入其他任何國家的多。英國的宮廷支出和軍費較法國的低,因此,英國徵稅較少,英國政府的財政狀況較好。此外,銀行業在英國發展得更早、更有效,為個人企業和社團企業提供了共同基金。到17世紀末,倫敦已在與世界的借貸中心阿姆斯特丹競爭;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於1698年建立,而巴黎直到1724年才有正式的證券交易所。
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國。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從非國教徒如從事制鐵業的達比全家、製造瓷器的庫克沃西、經營棉紡織廠和參與政治活動的布賴特父子以及投身於科學的道耳頓和愛丁頓等人所作出的卓越貢獻中得到說明。擺脫常規和對個人責任的強調使在非國教徒中間產生很大一部分實驗者和發明者,而他們的節儉使他們把利潤再投資於實業而不是為奢侈的生活揮霍掉。非國教徒在英國的影響由於來自大陸的同教派的人的流入而增大。例如,隨著1685年南特敕令的撤銷,法國失去了相當多的經管企業的人才,尤其是在紡織工業中;他們都流入了英國。
英國還在勞動力供應方面佔優勢;由於行會較早瓦解,由於對傳統的條塊農田的圈佔,英國獲得了充裕的流動勞動力。行會及其多方面的限制的消失,使採用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和建立擁有動力機械的工廠更為容易。圈地於16世紀開始,繼續了三個世紀,在18世紀後期和19世紀初葉達到最高潮。自耕農時常不得不出賣勞動力,因為對公地和荒地的圈佔使他們沒有土地放牧,也得不到燃料。較早時期的圈地是由羊毛價格的上漲促成的,因此,土地多半用於放牧。在較後的時期中,為迅速發展的城市生產糧食的需要變得更為重要,因此,被圈佔的土地由人們用最新的、有效的方法加以耕種。這些方法包括用輪作制代替讓田地休閒這種浪費土地的舊方法、選育優良種無用科學培育法改良牛的品種以及研製某些農業機械如馬拉的耕耘機和自動的播種機。
如果處於從中世紀繼承下來的條塊農田的耕種制之下,這些改革本不可能實現。然而,由於圈地,人們有可能完成這些改革,而且,這樣做是很有利的。當時,農產品市場正在擴大,種種新技術使產量的顯著增長成為可能。湯森子爵曾園致力於用蕪菁進行輪作而被稱為〃蕪菁湯森〃,他在自己的土地上使小麥每英畝的產量從10蒲式耳增至24蒲式耳。1710至1795年間,羅伯特·貝克韋爾的科學培育法有可能使小牛的平均重量從50磅增至148磅,使菜牛的平均重量從370磅增至800磅,使綿羊的平均重量從28磅增至80磅,使羔羊的平均重量從18磅增至50磅。因而,從經濟觀點看,因地顯然使人們能向前邁進一大步。
但是,從社會觀點看,情況究全不同。1714至1820年間,英國有600萬英畝以上的土地被圈佔。這意味著嚴重的混亂和苦難。貧窮的農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當租地人或做散工的人,否則,就不得不去城裡尋找工作。英國自耕農被大批地逐出家園這一現象把關心社會的個別人嚇壞了,他們直言不諱地起來反對。雖然圈佔土地的過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業革命而言,它履行了兩個必不可少的職責——它為工廠提供了勞動力,為城市提供了糧食。因此,因地可以看作是英因工業在19世紀居首位的一種先決條件。圈地確也在歐洲一些別的國家發生過,但在程度上要小得多。例如,在法國,法國革命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從而增加了他們對故鄉的依戀,使他們不願意收拾行李上別處。
三、工業革命:第一階段,1770…1870年
工業革命不能僅僅歸因於一小群發明者的天才。天才無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紀後期起作用的種種有利力量的結合。除了在強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發明者很少作出發明。作為種種新發明的基礎的許多原理在工業革命前數世紀已為人們所知道,但是,由於缺乏刺激,它們未被應用於工業。例如,蒸汽動力的情況就是如此。蒸汽動力在希臘化時代的埃及已為人們所知道,甚至得到應用,但是,僅僅用於開關廟宇大門。不過,在英國,為了從礦井裡抽水和轉動新機械的機輪,急需有一種新的動力之源。結果引起了一系列發明和改進,直到最後研製出適宜大量生產的蒸汽機。
這種由需要導致發明的模式從棉紡織工業的發展中可清楚地覺察出來。棉紡織工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