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的文明——中東的穆斯林文明、南亞的印度教文明和東亞的儒家文明。
如果博厄斯的假說僅應用於歐亞大陸,那麼,它將有助於說明為什麼中東會在歷史上居首位。中東正好地處三大洲之間的十字路口;實際上,有史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裡,中東一直是開人類進步之先河的地區。除了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以外,農業、城市生活和文明也都發源於中東。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文明在中東發展起來的時間早在約公元前3500年前後,在印度生根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前後,而在中國和西歐開始生長的時間則在最後,約公元前1500年前後——因為中國位於歐亞大陸與世隔絕的東端,西歐位於歐亞大陸與世隔絕的西端。
1500年以前,西歐幾乎一直是今日所謂的不發達地區。西歐諸民族地處邊緣地帶,從那裡窺視內地,它們充分意識到自己是孤立的、脆弱的;12世紀英國編年史家威廉(馬姆斯伯裡的)說的一段話清楚地表明瞭這一點。他說:
世界的劃分是不公平的。在世界的三大部分中,我們的敵人將亞洲佔為他們的世襲家園。亞洲乃世界之一部分;我們的祖先認為它相當於其他兩部分之和,是正確的。從前,我們的宗教就是在這裡伸展出它的分支;除兩人外所有的使徒也都是在這裡死去。但現在,亞洲一些地區如果還有基督教徒活著的話,他們是靠務農勉強維持生活,他們向自己的敵人納貢,並默默地渴望、期待著我們去幫助他們重新獲得自由。世界的第二部分非洲也是如此,我們的敵人已用武力佔據了它200多年;這對基督教世界是一個更大的威脅,因為非洲從前曾供養過這些猶如最有心計的精靈一般的人們,他們的所作所為將使這一停滯不前的時代象拉丁語生存得那麼長久地不受基督教《聖經》的影響。第三部分是世界剩餘的地區——歐洲。我們基督教徒僅居住在歐洲的一部分地區裡,因為,有誰願意將基督教徒的名聲給予那些住在遙遠的海島上,彷彿鯨魚似的在冰海中謀生的野蠻人呢?世界的這一小部分雖屬於我們,但現在也被迫接受了好戰的突厥人和薩拉森人:他們已佔據西班牙和巴利阿里群島這300年之久,並期望著吞沒其他地區。
這些膽怯的、中世紀的歐洲人是多麼不同於他們那自信的、敢作敢為的後代啊!他們的後代從被圍困的半島出發,贏得對外洋航線的控制,由被圍攻者成為圍攻者,從而決定了直到現在的世界歷史的主要趨向。這一出人意外的結局提出一個根本問題:為什麼起這一重大作用的是西歐人?為什麼是他們而不是阿拉伯人或中國人將世界各大洲聯絡在一起,從而開始世界歷史的全球性階段——尤其是若考慮到他們早先對世界事務的影響僅一般而已?
第二章 西歐擴張的根源
世界與西方之間的衝突至今已持續了四、五百年。在這場衝突中,到目前為止,有重大教訓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擊,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擊——狠狠的打擊。
阿諾德·J.湯因比
中世紀後期,歐亞世界有了一個不尋常的重大發展。一方面,伊斯蘭教帝國和儒家帝國閉關自守,愈來愈僵化;另一方面,歐亞大陸西端正經歷著一場空前的、徹底的變革。西歐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幾乎都在發生深遠的變化。向海外的大規模擴張就是西歐所具有的新動力的一個表現。
這一擴張給整個世界後來的歷史以極其重要的影響。它使西歐人控制了外洋航線,能夠抵達、征服南北美洲和澳大利西亞的人跡稀少的廣闊地區,並移居那裡;從而,改變了世界各種族傳統的地區分佈。最後,透過擴張,西歐財富迅速增加、力量大大加強的19世紀時,已能滲入並控制位於中東、印度和中國的古老的歐亞文明中心。
所有這一切確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的一個地區成功地控制其餘地區,以前從未有過;因之,其影響必然深遠。世界達到了新的、獨特的統一。到世界歷史上的歐亞階段結束、全球性階段開始以前,地區間的聯絡——經濟的、思想的和政治的聯絡——已經形成;這種形成最初雖頗緩慢,然是平穩的、不可阻擋的。
這些重大發展有一個似乎有悻常理的特點,即它們是由歐亞大陸上一向最不發達、最默默無聞的地區引起並完成的。中世紀末以前,西歐大部分領域都很落後。在文化上,它從外界得到的多於它所能給予的;在經濟上,某些方面也很落後奇Qisuu書網,它極想求得南亞的香料和中國的絲綢,自己卻沒有什麼可用以交換;在軍事上,可以肯定地說,東方對西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