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尼古拉·果戈理

為什麼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人類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萬年。為什麼要挑選這僅佔人類全部歷史的百分之一的一小片斷歷史,予以特別注意呢?

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各種族集團實際上以完全與世隔絕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後,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從那時起,它們才終於聯絡在一起,無論是南非的布須曼人、有教養的中國官吏,還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亞人。

因此,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我們可以拿哥倫布和宇航員進行比較:前者抵達聖薩爾瓦多,打破了地區間彼此隔絕的束縛;後者登上月球,打破了行星間彼此隔絕的束縛。

實際上,嚴格的全球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直到哥倫布、達·伽馬和麥哲倫進行遠航探險時才開始。在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對平行的歷史,而沒有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如果關於人類起源的一元發生說是正確的,那麼,在人類歷史開始時,就存在一種統一性或共同的起源。但是,在舊石器時代漫長的數百萬年中,人類逐漸分散到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陸地上。後來,冰期的結束使各大洋的海面升高,從而將非洲和歐洲隔開,將南北美洲和東北亞隔開,將澳大利亞和東南亞隔開——這裡僅提及幾次主要的分隔。

從此以後,人類生活在不同程度的地區孤立中。有些人淪於完全與世隔絕的境地,如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他們最後幾次由東南亞移居澳大利亞到詹姆斯·庫克船長抵達澳大利亞,他們與外部世界沒有任何聯絡達3000多年。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居民幾乎同樣與世隔絕,他們最後幾批從西伯利亞渡海至美洲的時間是在哥倫市航海之前約10,O00年時。其後,雖然挪威的探險隊曾抵達北美洲的東北海岸,波利尼西亞人可能也曾到達南美洲,但都沒有對印第安居民產生任何持久的影響。約6000年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淪於與世隔絕的境地,因為那時的撒哈拉沙漠已變得非常乾燥,成為阻止人們遷移的一個巨大障礙。不過,儘管如此,非洲黑人實際上仍與外部世界有著有限的、斷斷續續的聯絡。多半是由於這些聯絡,他們享有美洲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亞土著居民所沒有的某些有利條件。東南亞的航海者帶來了甘薯和香蕉,中東人傳來了開礦、冶煉和鍛鐵的技術,而阿拉伯人則將其文明以及宗教從他們在北非和東非的根據地傳播給黑人。這些和另外一些進步使黑人能更有效地開發自然資源、更大量地生產食物,從而使其人口相應增長、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世界的其餘部分由歐洲、亞洲和北非組成。北非在整個歷史上與地中海北岸地區的聯絡比起與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聯絡要密切些。為了方便起見,這塊從摩洛哥到堪察加、從挪威到馬來亞的大陸可稱為歐亞大陸。正是歐亞大陸,構成了世界歷史的〃中心地帶〃。它佔有世界陸地的五分之二,囊括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九,是人類最早、最先進的文明的發源地。1500年以前的世界歷史實質上正如這裡所闡釋的,是歐亞大陸的歷史。只有歐亞大陸,才存在各民族、各文明之間的巨大的、持續的相互影響。雖然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生活在完全孤立的狀態中、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非洲人生活在半孤立狀態中,達數千年之久,但歐亞混血人卻相反,在這期間一直在不斷地相互交流各種技術、思想、制度和物品。

歐亞大陸內部的相互影響在150O年以前比1500年以後要小得多,因為1500年以後,各地區之間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聯絡。在1500年以前,歐亞大陸內部的相互影響因時代而異。一般說來,早期數千年裡,這種相互影響最受限制,以後,其範圍漸漸擴大、速度漸漸加快。公元前的數千年中,在尼羅河流域、底格里斯…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流域繁盛起來的諸古代文明,大部分侷限於各自範圍有限的所在地。當然,它們彼此之間也有一些交往;實際上,這些地區的文明的真正起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各種技術的傳播來說明。不過,事實仍然是,這些早期文明象沙漠中的綠洲,四周為大片大片的野蠻狀態所包圍,越過野蠻狀態而發生的交往是很有限的。

在古典文明的數世紀裡,這一格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到公元100年即古典時代臻於極盛時,羅馬帝國擴充套件到整個地中海地區,帕提亞帝國伸展到整個中東地區,貴霜帝國征服了印度西北部,中國漢帝國囊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