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義和由該派學府中有名望的阿匐們口頭流傳下來的教義作為他們行使宗教權力的依據。而什葉派則予以拒斥,認為這樣做就是提倡凡事都依賴穆罕默德以後幾代人的互相矛盾、難免有錯誤的意見。對於《古蘭經》上未闡明的問題,什葉派以獨立的個人判斷來代替傳統。
這種教義上的爭論對於當時的波斯具有很大的意義,它為統一波斯、發展某種民族感情奠定了基礎。波斯人認為自己是什葉派;這就將他們與基本上是遜尼派的土耳其人和周圍其他穆斯林民族區別開來。實際上,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的一系列戰爭,是由這簡個相毗鄰的強大王朝之間的不可避免的政治上的競爭引起的,同樣,也是由它們宗教上的分歧引起的。
薩菲王朝的統治者中最傑出的是國王阿拔斯一世(1587-1629年在位)。他建立火炮部隊,使波斯軍隊現代化。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除了別的人以外,他還僱傭了兩位英國冒險家謝利弟兄。當時有位作者描述了這一政策的結果:
這位頗有勢力的波斯人'阿披斯一世'學會了謝利弟兄的戰略和戰術。以前,他不知遣使用大炮;現在,他已擁有500門大炮和6000名滑膛槍手。……因此,這位阿拔斯已從土耳其人那裡奪得七個大行省,包括從傑爾賓特到巴格達之間的地區;現在,他仍瞪大著眼、張大著嘴、展開著雙手,企圖搜尋、吞嚥和獲取更多的東西。
事實上,波斯在薩菲王朝的統治下確已成為一大強國。當時,歐洲一些國家紛紛派使節前往波斯,請求與波斯結成反對奧斯曼帝國的聯盟,就是一個明證。實際上,那些年代裡,這兩個穆斯林國家在歐洲各國的外交上據有突出地位。例如,法國的弗蘭西斯一世曾與蘇里曼一世合作,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開戰;而神聖羅馬帝國皇室又與波斯人合作,反對他們的這兩個共同敵人,基督教國家和穆斯林國家之間的這些關係在當時被譴責為〃不虔誠〃和〃瀆聖〃;但事實是,奧斯曼帝國和薩菲帝國已成為歐洲任何外交家都無法予以忽視的世界強國。莫臥兒帝國 正象薩菲王朝兩位傑出的統治者在波斯建立了一個〃民族〃王朝那樣,莫臥兒王朝兩位傑出的統治者巴布林和阿克巴也在印度締造了一個〃民族〃王朝——這對在印度教佔優勢的地區中的穆斯林統治者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穆斯林入侵印度的浪潮共有三次,每次都相隔很長時間。第一次入侵浪潮由阿拉泊穆斯林掀起,他們於712年侵入印度河河口附近的信德地區。這些阿拉伯人未能深入內地,所以,他們對印度的影響很有隊
第二次入侵浪潮發生於約公元1000年左右,即突厥穆斯林開始從阿富開境內的根據地不斷侵略印度之時。這些侵略斷斷續續地進行了四個世紀,使生命和財產遭到巨大損失。最後結果是:在北印度,有許多穆斯林王國被建立,而在南印度,繼續存在著一批印度教國家。但是,即使在北印度,大部分人依然在種族上是印度人,在宗教上信奉印度教。他們並未象小亞細亞的人那樣伊斯蘭教化和突厥化。其原因仍在於,從北方下來的突厥人與印度原有的千百萬人相比,僅是微不足道的少數。他們能填滿的只是政府和軍隊中的高階職位,種田人。商人和大部分官吏要靠他們的印度教臣民來充當。確實,在某些地區,大批大批的居民已改宗伊斯蘭教,尤其是一些低階種姓——他們想透過這一新宗教擺脫剝削。然而,當1500年第三次穆斯林入侵浪潮隨著莫臥兒人的到來而開始時,印度事實上仍是一個印度教佔壓倒優勢的地區。
這些新來的人也是突厥人,他們的首領是偉大的突厥征服者帖木兒(別名為'跛帖木兒〃)的直系後裔、引人注目的巴布林。巴布林從父親那裡繼承了在突厥斯坦的費爾干納小公園,但他早年便將它喪失。以後,他曾佔領帖木兒的華美異常的故都撒馬爾罕,但又很快地失去。此後,他又進行了多次的冒險、征服和逃跑,直到他本人承認他對這種〃象棋盤上的王在格子之間移來移去〃的流浪生活已十分厭倦時為止。1504年,意外的幸運突然降臨,他率領300名衣衫檻褸的部下攻佔了阿富汗的喀布林。從那裡,巴布林將貪婪的目光投向南面的印度肥沃平原。大約20年後,勝利來了:他在由奧斯曼土耳其人操縱的火繩點火滑膛槍和火炮的支援下,竟奇蹟般地以12,000人的小部隊打敗了印度的10萬大軍。他乘勝佔領德里,作為他的新首都。四年後,巴布林去世,但他的兒子們繼續走他的道路,帝國迅速發展。在巴布林的孫子、著名的阿克巴(1556…1605年在位)統治期間,帝國臻於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