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他們恰好是清教徒,尋找工作只能是徒勞無益。實際上,許多清教徒在查理一世統治期間丟了自己的官職。薩福克的約翰·溫思羅普就是典型的一例。他在沃茲法院被撤職後,不再能維持他的莊園、莊園主的住宅、僕人和他已漸漸習慣的生活水平,他便賣掉田產,率領一夥清教徒移民前往馬薩諸塞,在那裡,他當選為殖民地的總督。
這些因素共同說明了英、法兩國移民數量上的巨大差別。對這差別的意義估計再高,也不過分。美國革命爆發時,英屬殖民地的人口不少於200萬,即相當於操英語的世界的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種大規模的殖民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1763年英國對法國的勝利和20年後美利堅共和國對英國的勝利。
英國工業的驚人發展也有助於英國在海外競爭中的成功。英國在1550至1650年這100年中的工業發展只是在1760年以後的工業革命期間才被超過。事實上,後來的重工業發展的基礎正是在這較早的時期裡打下的。英國工業最初的急速發展之所以會出現,部分地是由於歐洲大陸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這場戰爭引起了對軍需物資的需求。英國人響應這一需求,在由法國、德國及佛蘭德的難民和移民引進的許多新技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