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部分

由於帶來極大利潤的甘蔗種植園而最受高度評價的英屬西印度群島。總的來說,這些英屬殖民地的一個特點是人口稠密,遠遠多於法屬殖民地人口。它們的另一主要特點是政治上難駕御。每個殖民地都有一名總督、一個諮詢會議和一個法院系統,三者都由英國任命。幾乎每個殖民地還有一個民選的立法議會,它通常與委任的官員們不和。

議會是英帝國的一個與眾不同的特徵,當時,歐洲其他殖民帝國中均沒有起重大作用的代議制機構。這是可理解的,因為英國與法國和伊比利亞國家不同,是在代議制政府正在母國獲得力量的時期裡開始殖民地拓居的。總之,英屬殖民地民選的議會狂熱地捍衛他們所認為的是其不可剝奪的權利的東西。他們與倫敦政府最通常的爭吵的原因在於,後者堅決認為所有殖民地產品都應用英國船隻送往英國。這在皇家官員看來,似乎是個合情合理的要求,因為他們也給了殖民地用自己產品壟斷國內市場的權利。然而,殖民地的商人和種植園主由於不能使用較便宜的荷蘭船隻、不能將產品輸往更有利可圖的非英國市場而強烈抗議。1677年,即美國革命前一個世紀,馬薩諸塞議會公然致函倫敦樞密院說:

根據法律學者通常的言論,我們恭順地認為,英國的法律僅限於四海之內,不施及美洲……我們在議會里沒有代表,故考慮,我們不該在自己的貿易中受到英國法律的妨礙。

北美法屬殖民地因其戰略位置而非常出色。最初的法國據點於1605年、1608年及1642年分別在阿卡迪亞(即新斯科會)、魁北克及蒙特利爾建立。法國人以聖勞倫斯河流域為開拓殖民地的主要根據地,利用無與倫比的內陸水系向西推進到蘇必利爾湖,向南推進至俄亥俄河。1682年,法國貴族拉薩爾划船沿密西西比河而下,聲稱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為法國所有,並命名為路易斯安那,以紀念路易十四。因而,法國人在非常短暫的時間裡便已侵入北美大陸的中心。

這引起了複雜的情況,因為18世紀英國王室發出的殖民地特許狀大多附文授予〃從大海到大海〃即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之間的地區。顯然,每當英國殖民者到達並越過阿巴拉契亞山脈時,相競爭的英、法兩國對土地所有權的要求便將經受考驗。不過,開始時,法國人在土地佔有方面佔很大優勢。他們的探險者最先開闢了這些地區,然後,他們的官員沿著從聖勞倫斯河到路易斯安那的路經修築了許多堡塞。大西洋沿海的英屬殖民地有效地被從聖勞倫斯灣到墨西哥灣的一條巨大的弧形地帶所包圍。

法國人不僅佔有北美洲的制高點,還擁有紀律和團結方面以巨大優勢。法屬殖民地不存在難駕馭的民選的機構。負責各殖民地防禦的總督和處理財政、經濟事務的地方行政長官皆由巴黎任命。這種安排較之嘎吱嘎吱響的英國代議制制度更靈敏、更有效。英屬殖民地的總督只能請求和慫恿他們的議會採取某種行動步驟;他們幾乎不能下命令,尤其是從他們的薪水基金由議會投票決定以後。在法屬殖民地,總督和地方行政長官下命令,而他們的部下則加以執行。

法國人和英國人在西印度群島也是近鄰。這地區主要的法屬殖民地為馬提尼克島和瓜德羅普島,英屬殖民地則為牙買加、巴貝多和巴哈馬群島。這些殖民地作為同南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通商的貿易站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它們最可貴的東西是它們的熱帶產品——糖、菸草和靛青——這些產品補充了法、英兩國的經濟。

在非洲,到18世紀初,法國人已在馬達加斯加島、戈雷島和塞內加爾河河口安家,英國人則在甘比亞和黃金海岸落戶。非洲沿海的這些殖民點起了經營黃金、象牙、蜂蠟和奴隸交易的貿易站的作用;其中,奴隸佔極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西印度群島產糖殖民地的發展增加了對當地勞動力的需求之後。不過,非洲很少受到18世紀英、法競爭的影響。爭奪這塊大陸的真正的鬥爭直到19和20世紀才來臨。

相形之下,印度與北美洲的那些殖民地相似,是英、法激烈衝突的地區。17世紀初,英國人被荷蘭人逐出東印度群島後,便退到印度次大陸。到這一世紀末,他們已在印度營建了四個較大的據點,東海岸的加爾各答和馬德拉斯,西海岸的蘇拉特和孟買;蘇拉特是印度最早的英國貿易站,孟買則是葡萄牙公主於1662年嫁給查理二世時作為嫁妝帶給英國的。1604年,法國人已組織了他們自己的東印度公司,但它很快就開始不起作用。它於1664年復興,到這一世紀末,法國人在兩個較大的據點——加爾各答附近的金德訥格爾和馬德拉斯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