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真的臉色陰晴不定。他死死地盯著沈熠,像是在確定沈熠的話是真心的還是故意挑撥。
沈熠面色平靜地站在原地,回應了趙真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月前,他還是畏手畏腳的鎮國侯府三公子,做事、說話都要三思,生怕壞了聖朝的規矩。可現在,他已經決定擺爛了,都說“蝨子多了不怕癢”,反正自己身上的麻煩已經夠多了,也不怕再多沾惹一個。
“算了,這個問題先不說了。”趙真道,“朕今日來此,除了找玄徹道長外,還想與你說幾件事。公事、私事都有,你想先討論哪個?朕聽你的主意。”
沈熠假笑道:“陛下,您別鬧!您想說什麼,臣就聽什麼,這世上哪有讓臣選擇的道理?”
“那就先說公事吧!”趙真拍板道,“曲轅犁和漚肥的事已經從江南道開始慢慢推行了,至於成效如何,只能等後半年才知道了;鹽礦的事朕也派戶部協同司農寺去統籌了,月底的大朝會上會商議,現在就差你所說的細鹽了。朕看你一天天的淨瞎忙,似乎並沒有把朕的事放在心上。還有,你答應朕的‘三農’政策呢?為何到現在還沒有上呈?”
沈熠不好意思地道:“回陛下,這‘三農’政策臣看過的時間太久,有些忘了,這幾天正在努力地回想,您就別催了。您要是催得太著急,臣的壓力就會很大,也就越想不起來了。至於細鹽,趁這兩天已經在準備工具了,一旦準備妥當,就可以做出來了。到時候,臣就讓家母轉交內侍省,保證讓陛下滿意!”
“不必經貞靜夫人之手,做出來之後,直接拿給朕就行!”趙真道,“以後若是有什麼好東西或是寫了新書,都由你給朕送一份過來。朕可是堂堂九五之尊、一國之君,連皇后和小九都有的東西,朕卻沒有,這要是傳出去,朕的顏面往哪擱?”
“是,陛下!”沈熠嘴上雖然答應得極為乾脆,可心裡卻在不停地嘀咕:“我又不是你,皇宮也不是我想進就能進的地方,就算有好東西,我怎麼親自送,這不故意找茬嗎?”
“你又在嘀咕什麼?”趙真從衣袖中取出一枚金令箭,扔到書桌上,不滿地道,“這是金令箭,拿著這個,以後可以隨時進宮,就算是宮門封閉了也可以叫門,絕不追究!”
沈熠一臉錯愕地看著趙真,不知道這個先前還在猜忌他的皇帝陛下發什麼瘋,竟將這麼貴重的東西隨便丟給自己,一時拿不定主意,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只是一直盯著那枚金令箭。
“還不收起來,等著朕親自遞給你嗎?”趙真“哼”了一聲道,“朕賜你金令箭,是想讓你有什麼好東西就直接呈進宮裡,不必再經由沈侯或貞靜夫人之手,這樣也方便一些!”
“臣多謝陛下隆恩!”聽到趙真的解釋,沈熠雖然沒有完全相信他的話,但還是樂呵呵地將金令箭收了起來。對於他來說,有了這個東西,以後發生什麼事,多少也能狐假虎威了。
“下一件事。”趙真嚴肅地道,“你讓皇兄轉告朕,準備對四邦實施所謂的‘經濟計劃’。皇兄雖然跟朕轉述了一遍你的想法,但他是個武人,有些細節的地方並沒有說清楚,朕想問一下你這個出謀劃策的主事人究竟是怎麼想的?這個計劃的可行性有多大?”
“陛下,這個計劃的成功率非常高,但需要的時間會比較長,且多項措施必須同時進行。”沈熠道,“首先,我朝需要廣開商路,經營各種商業活動,讓百姓願意花錢。但是,目前的百姓手裡的錢不多,他們不敢花,因而需要給百姓提供更多的獲取收入的機會,涉及衣、食、住、行、用等多個方面。這些臣已經寫好了計劃書,陛下可以帶回宮去審閱。”
趙真聞言,當即急切地道:“不必帶回宮,你現在就去拿來,朕就在你的書房邊聽邊看!”
“是!”沈熠應了一聲,到書架上找出了一份名為“促進聖朝國民經濟發展”的計劃書。
趙真接過計劃書,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計劃書中對各行業的經濟發展途徑描述得十分詳細,如在“衣”的方面,沈熠從布匹的質量、顏色、款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進要求,而這就涉及織布機、染料、設計等行業的發展;在“食”的方面,沈熠建議推廣炒菜,改變以往的烹飪方式,而這就涉及鍊鐵、屠宰等行業的發展;在“住”的方面,沈熠表示要增加館驛和客棧的數量,而這又涉及建造、裝修、服務等行業的發展;在“行”的方面,沈熠請求朝廷修建“高速公路”,而這又涉及地形勘探、鑿石夯土等行業的發展,等等。
“沈熠,你可知道如何才能煉出更好的鐵嗎?”趙真問道。在未登基之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