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沈煜的話,沈熠有些羞愧。他竊以為聖朝的讀書人都像是那種迂腐的書呆子,可沒想到沈煜竟然真的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內心也對沈煜多了幾分敬重。
“煜兒說得在理。”沈泓道,“除了符陽關,往東一路全是坦途。不管是重灌騎兵還是步兵,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我朝的戰馬腳力不足,遠比不上戎國的,若是長途奔襲或是打造重灌騎兵,以我朝的戰馬是很難做到的。”
“爹,這件事孩兒已經有主意了!”沈熠介紹道,“再過不久,朝廷應該就會推行針對四邦的‘經濟嵌制計劃’,其中一項就是以我朝的茶葉、瓷器及更優質的細鹽和白糖與戎國換戰馬。‘財富動人心’,只要給足了利益,孩兒就不信戎國的那些貴族不會動心,要是能找個能說會道的遊說一番,指不定還能多換得幾百匹母馬回來,那我朝可就賺大了!”
沈煜好奇地道:“什麼是‘經濟嵌制計劃’?我怎麼沒聽說過?誰提出來的?什麼目的?”
“二哥,這個計劃是我向陛下提出來的,目的就是把四邦的銀子全部賺到我朝,然後以經濟手段限制他們的發展,最終配合軍事手段統一五國。”沈熠笑道。
“三弟,不知能否詳細說說,二哥很感興趣!”沈煜雖然有些懷疑,但眼神中滿是期待。
“也好。”沈熠點點頭,隨即對沈泓和沈煜大致講述了一遍計劃書上的內容。父子兩人聽完後,不約而同地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沈熠。他們雖然知道沈家如今的產業是由沈熠管著的,卻沒想到沈熠能想出有如此宏大的經濟方略,說是國策也不為過。
“熠兒,這些都是你那師父教你的?”沈泓驚訝地道。他雖然一直聽人說道宗如何神奇,道宗弟子如何博學多識,可始終覺得這只是一個噱頭。如今見到自己的兒子竟然能有這樣的思想境界,不僅對道宗產生了一絲神往,覺得日後到“那座山”去養老倒也是個不錯的決定。
“師父只教了一點點。”沈熠笑道,“更多的還是跟著師父到各地遊歷,見識到了許多博學的人,聽取了他們對許多事情的看法,讀了他們所寫的書,總結起來才有了這份計劃書。”
“三弟能夠學以致用,比為兄強多了!”沈煜很是佩服地道,“有了你的計劃書,只要我朝能踐行下去,相信不久之後就能掌握天下最多的財富,到時候,五國統一就指日可待了。”
“那就借二哥吉言了!”沈熠也不確定這種經濟計劃是否有效,故而在聽到沈煜的話後,只能哈哈笑道。他一甦醒就在聖朝,下意識地將聖朝當作了第二故鄉,自然想盡自己的力量讓聖朝變得繁榮富強,讓聖朝的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這是他在這個世界最偉大的願望。
父子三人的談話一直持續了一個時辰,直到講解完計劃書中所有的事情,這才各自散去。
回到梧桐院後,芸兒將一直熱在鍋裡的飯菜端了出來,伺候沈熠用晚餐。看著面前這位狼吞虎嚥的侯府公子,芸兒心裡覺得十分奇怪。若是其他大戶人家的少爺,哪會吃這種不太新鮮的飯菜,可沈熠似乎並不在意這些,只要有的吃,他向來不怎麼挑食。
吃飽喝足後,沈熠又寫了一會兒評書,這才回房休息。臨睡前他還在好奇,玄徹不是說四師兄玄封和五師姐玄鷺過兩天就會來嗎?這都四天了,卻還不見蹤影,莫非遇上了什麼事?
翌日巳時,鎮國侯府外面來了一男一女兩個道士,說是要見他們的小師弟玄更,請門丁通傳一聲。門丁自然不知道玄更是誰,本想打發二人離開,可轉念一想,侯府前幾天也來了兩位道士,說是找三少爺的,也不知兩撥道士是不是一夥的,於是將此事報給了大管家沈衍。
沈衍聞聽之後,急忙迎了出來,對兩位道士抱拳道:“在下沈衍,見過兩位道長,還請告知在下兩位道長的尊號及來意。”
那名男道士道:“沈施主,貧道玄封,身邊這位是貧道的五師妹……”他的話還沒說完,只聽得一旁的女道士將手裡的重劍往地上一豎,怒聲道:“什麼‘五師妹’,是妻子才對!”
“好,妻子!”玄封苦笑一聲,接著道,“我二人此番登門,是為了尋找貧道的小師弟玄更的。哦,就是貴府的三公子沈熠。”
沈衍聽玄封是來找沈熠的,只好先將這兩人帶到梧桐院,準備見到沈熠後再做打算。
“少爺,沈管家帶了一男一女兩名道長過來,說是來找你的。對了,他們還認識玄策和玄碩兩位道長。”芸兒推開書房門,對正在冥思苦想“三農”政策內容的沈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