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臣。”這話放在聆音樓也同樣適用。自從上次沈熠當眾表明身份後,整個聆音樓的人都知道了沈熠才是他們的東家,至於以前的東家,誰還記得他長什麼模樣,叫什麼名字。
等待上飯菜的間隙,沈熠跟方遷說了一下給沁兒脫籍的事。作為戶部的二把手,這種事對於方遷而言簡直小菜一碟,只要他傳下話去,而沈熠又交夠了錢,誰還管沁兒是什麼身份。因此,當聽到沈熠請他幫忙時,他當即一口答應下來。且不說沈熠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能爬到如今這個位置,本身就離不開沈熠的幫助。所謂的人情世故,說白了不就是互相幫助嗎。
吃過晚飯,沈熠又問了一句朝廷清理鹽稅的情況。按照他與趙真先前制定的計劃,只要上半年的鹽稅清理完畢,聖朝的鹽礦就會全部收歸國家,然後由他主持精細食鹽的生產銷售。可奇怪的是,自從他上次拿著金令箭進宮呈奏“三農”政策時,趙真隨口問了他一句,此後就再也沒有提起這事,莫不是鹽礦出現了什麼差池。
“沈兄弟,你有所不知啊。”方遷一仰頭,喝完了杯中的酒,又擦了擦嘴,這才繼續道,“山南道那邊出事了。陛下派去的巡鹽御史被人殺了,到現在還沒查出來兇手是誰。正因為這事,今日小朝會上,陛下龍顏大怒,下旨將山南一道大小官吏全部下獄,又讓三法司協同辦案,即日起派人前往山南道調查此事。同時讓秦老太師趕赴山南道,負責巡鹽。看得出來,陛下這次是動真格的了。說句不好聽的,我朝太祖、太宗皇帝在位時,每年的鹽稅少說也有五、六百萬兩。可近兩年,每年的鹽稅只有不到三百萬兩,也難怪陛下鐵了心要將鹽礦收歸朝廷呢。若是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幾年,國庫都要虧空了。”
方遷的話至少給沈熠傳遞了兩個訊息:第一,經過這十來年的休養生息,有些地方官吏已經開始加大力度貪墨了,否則向朝廷繳納的鹽稅絕不會一年少於一年;第二,聖朝地方上可能已經出現了官匪勾結的局面,要不然朝廷的巡鹽御史怎麼會莫名其妙地被殺了呢。想到這裡,他突然想到了自己提出的稅制改革的事。既然鹽稅已經遇到阻力了,那其他方面定然也會遇到或大或小的麻煩,難怪趙真這段時間都不找他麻煩了呢,這倒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懷揣著滿腹的好奇,眉兒抱著自己的琴,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沁兒的書房。這個東家還真是個怪人,跪拜禮可是世家公子自小就接受的教育,他竟然不喜歡,真不知他是怎麼想的。
沈熠自然不知道眉兒的心思。他吃了幾塊點心,又喝了一碗冰酪,這才洗了洗手,鋪開一張大紙,一邊讓芸兒幫他研墨,一邊回想著《廣陵散》的曲譜。他之所以選擇此曲,一來是因為該曲旋律激昂、慷慨,與眉兒此前所演奏的《楚歌》所表達的情緒相近;二來是因為該曲充斥著一股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表達了聶政為父報仇的反抗精神與戰鬥意志,洋溢著戈矛殺伐的戰鬥氣氛,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這也是沈熠引導青樓女子反抗自身不幸命運的一種輿論鬥爭方式。
《廣陵散》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可分為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表達了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達了對聶政的壯烈事蹟的歌頌與讚揚。正聲是此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畫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全曲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正聲主調多出現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經過變化的曲調歸結到一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幾息之後,沈熠深深地吐納了一口,開始寫了起來。沁兒在一旁看著,沈熠每寫完一段,她就在心裡彈奏一遍。剛開始還好,豈知到了曲子的亂聲階段,她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走到自己的琴案前,旁若無人地彈奏了起來。錚錚的琴聲,悲昂的曲調,鋪天蓋地般地飄進了房中每個人的心裡,就連原本沉浸於寫曲譜的沈熠也被這琴聲和情緒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筆,眯起了眼,專心致志地聆聽著沁兒的琴聲。
許久之後,沁兒漸漸停止了演奏,嘆息一聲,背過身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儘管不懂這首曲子創作的背景,但僅憑這些旋律,她已經感受到了無盡的震撼,眼前似乎也浮現出了《廣陵散》所描繪的“紛披燦爛,戈矛縱橫”的畫面,這才情不自禁地演奏了起來。
琴聲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