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滿腹的好奇,眉兒抱著自己的琴,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沁兒的書房。這個東家還真是個怪人,跪拜禮可是世家公子自小就接受的教育,他竟然不喜歡,真不知他是怎麼想的。
沈熠自然不知道眉兒的心思。他吃了幾塊點心,又喝了一碗冰酪,這才洗了洗手,鋪開一張大紙,一邊讓芸兒幫他研墨,一邊回想著《廣陵散》的曲譜。他之所以選擇此曲,一來是因為該曲旋律激昂、慷慨,與眉兒此前所演奏的《楚歌》所表達的情緒相近;二來是因為該曲充斥著一股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表達了聶政為父報仇的反抗精神與戰鬥意志,洋溢著戈矛殺伐的戰鬥氣氛,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這也是沈熠引導青樓女子反抗自身不幸命運的一種輿論鬥爭方式。
《廣陵散》共有四十五個樂段,可分為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後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表達了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後則表達了對聶政的壯烈事蹟的歌頌與讚揚。正聲是此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畫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全曲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於“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正聲主調多出現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於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經過變化的曲調歸結到一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誌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幾息之後,沈熠深深地吐納了一口,開始寫了起來。沁兒在一旁看著,沈熠每寫完一段,她就在心裡彈奏一遍。剛開始還好,豈知到了曲子的亂聲階段,她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走到自己的琴案前,旁若無人地彈奏了起來。錚錚的琴聲,悲昂的曲調,鋪天蓋地般地飄進了房中每個人的心裡,就連原本沉浸於寫曲譜的沈熠也被這琴聲和情緒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筆,眯起了眼,專心致志地聆聽著沁兒的琴聲。
許久之後,沁兒漸漸停止了演奏,嘆息一聲,背過身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儘管不懂這首曲子創作的背景,但僅憑這些旋律,她已經感受到了無盡的震撼,眼前似乎也浮現出了《廣陵散》所描繪的“紛披燦爛,戈矛縱橫”的畫面,這才情不自禁地演奏了起來。
琴聲已經停了,可在場眾人似乎都還陷在琴聲中,久久回不過神來。沈熠是在場眾人中唯一一個知道《廣陵散》創作背景的人,自然會更加理解這首曲子想要表達的感情和傳遞的精神。誠然,這個世界雖然沒有嵇康和《廣陵散》,但有了他寫的的曲譜,再加上沁兒以及將來的眉兒的演奏,《廣陵散》自然會傳之不朽。正所謂:“事業文章,隨身銷燬,而精神萬古如新;功名富貴,逐世轉移,而氣節千載一日,君子信不當以彼易也。”
片刻之後,為了驚醒眾人,沈熠輕咳一聲,半開玩笑地道:“沁兒姑娘果真厲害,只是簡單地看了一遍曲譜,就能如此富有感情地演奏出來,我差兒點都以為你曾經彈奏過此曲呢。”
“東家說笑了,這首曲子小女子自然是頭一次見的。”沁兒道,“或許是由於練琴之人的本能,對於這些旋律有著天生的敏感度,這才在看到譜子後有感而發,將此曲彈奏了出來。對了,東家,還請您不吝告知小女子此曲的創作背景和隱含的故事,大恩大德,感激不盡!”
“不過是這點小事,何至於稱得上‘大恩大德’?”沈熠覺得有些好笑,不以為然地道。
“東家關於‘琴’之言論,請恕小女子不敢苟同!”沁兒突然臉色嚴肅,一本正經地道。
“在下失言了,還請沁兒姑娘賜教!”沈熠見一直嬌滴滴的說話的沁兒頭一次露出這般慎重而恭謹的神色,雖然覺得有些好奇,但還是端正了身子,收起了笑容,正襟危坐道。
“琴者,器也,貫眾樂之長,統大雅之尊,系政教之盛衰,關人心之邪正。”沁兒指著自己的琴,肅然道,“琴身頭廣尾狹,象徵尊卑有別。面圓法天,底方象地,合‘天圓地方’之說。底部又有‘龍池’‘鳳沼’二音槽,象徵天地永珍。‘龍池’長八寸,象徵連通八風;‘鳳沼’長四寸,象徵貫合四氣。琴身長三尺六寸五分,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琴有散音、泛音和按音三種音色,象徵天、地、人三才相合。散音剛勁渾厚,泛音輕盈縹緲,按音或虛或實,或清越明淨,或沉渾洪亮,變化多樣,優揚動聽。
琴有五音,乃宮、商、角、徵、羽,象徵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宮音和平沉厚,其音雄洪;商音動瑲以凝明,上達而下歸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