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6章 神秘女子

巳時整,沈熠等人離開了平溪驛,繼續朝著雲州府前進。按照地圖顯示,接下來他們還需要經過定州府,才能抵達雲州府。而為了避免再次遇到顧達和王思瑜這種情況,沈熠決定等進入定州府的地界後,眾人暫時找一個小鎮子休息一晚,準備一些食物和蔬菜,然後一路南下,不在定州府的首府停留,等到了定州府與雲州府交界的白馬城再做最後的休整,這樣也可以加快行程。

接連趕了一天半的路程,沈熠一行人終於在這天午時進入了定州府的地界,來到了一個名叫“清遠鎮”的鎮子。令沈熠感到意外的是,清遠鎮竟然也有一家館驛,而且還是水陸兼具的大館驛。根據沈熠打聽來的結果,清遠鎮這家驛站名為“會昌驛”,歸定州府會昌縣直轄,地位很是重要。

一般而言,館驛是按照繁忙程度以及相隔距離來劃分等級的,越高等級的驛站,其內部的客廳、倉庫以及驛馬、驛驢、驛船等配置就越多。

聖朝立國後,為了有效加強統治,提升朝廷與地方之間的資訊溝通能力和交通能力,太祖皇帝便在前朝現有的館驛的基礎上新建了許多館驛。時至今日,聖朝已經形成了三種館驛,即陸驛、水驛和水陸兼具的館驛。其中,陸驛共一千個,每個之間間隔三十里,可分為七個等級,各個等級所擁有馬匹的數量不同,最少七匹,最多七十五匹。水驛共兩百六十個,通常情況下也是間隔三十里,但若因地勢險阻及須依水草,便可不必三十里。水驛可分為三個等級,以船隻為主要交通工具。按照繁忙程度不同,船隻的數量從兩艘到四艘不等。水陸相兼的驛站共八十個,可分為四個等級,主要位於關津渡口,兼具馬匹和船隻。

沈熠注意到馬車上的食物已經不多了,而且這些馬也已經很睏倦了,於是便決定在會昌驛休息一晚,順便補充一下食物和蔬菜。仔細算起來,距離雲昭訓的祭日僅剩下三天的時間了。因此,接下來的每一天都很重要,他們都要加快速度趕路才行。好在會昌驛這裡有很多可以換的馬,接下來即便是日夜兼程,他們也能順利抵達白馬城。至於沈熠的火焰駒,由於一路上基本沒怎麼被騎過,也沒有馱運或是拉車,因而其精神頭兒非常不錯,根本用不著換。再說了,火焰駒是沈泓送他的禮物,算是他的私有財產,他也捨不得換。

休息了一晚上,眾人也養好了精神,轉天上午辰時,他們便朝著白馬城進發了。只要進入白馬城,再有四五個時辰便可以抵達雲州府的首府臨臺城。

經過連續兩天的跋涉,眾人於十月初七下午酉時順利進入了白馬城。根據玄封的介紹,白馬城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前朝世宗皇帝。當時,白馬城名叫“大應城”,既是前朝南方的五大經濟重城之一,也是前朝世宗皇帝為入繼大統時的封地。聖朝立國後,這裡仍舊叫作大應城。至於“白馬城”這個名字,則是聖朝的太宗皇帝為了紀念一場略顯恥辱的戰役而改的。

八十四年前,太宗皇帝剛剛即位不久。由於其並不是順位繼承,因而朝野上下有很多反對的聲音,甚至引發了一連串的叛亂。就在太宗皇帝忙著鎮壓這些叛亂的時候,楚國竟然揮師北上,直接打到了大應城下。由於內外受敵,太宗皇帝不得不選擇與楚國議和。最終,太宗皇帝與楚國在大應城下斬白馬盟誓,在付出了一位公主、三百里城池和兩百萬兩白銀的慘痛代價後,楚國這才退了兵。然而,這種城下之辱卻深深地烙印在了太宗皇帝心裡,他發誓一定要一雪前恥。只是目前時機不好,而太宗皇帝也忙著平叛,他便將這般恥辱暫時壓在了心底,但卻將大應城改名為“白馬城”,以提醒自己不忘恥辱。

得到了喘息之機後,太宗皇帝決定快刀斬亂麻,也不再對叛亂者留情了。於是,在七萬大軍血腥的屠戮下,聖朝的內部叛亂在明面上被徹底清除了。此後五年內,太宗皇帝勵精圖治、與民休息,聖朝的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與此同時,太宗皇帝也沒忘了當年的城下之辱,因而也在這五年內厲兵秣馬,打造了一支精銳之師,隨時準備反撲楚國,奪回失地,光復太祖皇帝打下來的基業。

貞元十年,既太宗皇帝繼位的第十年,聖朝的國力和民生都已經恢復得非常不錯了,這也意味著太宗皇帝有了收回失地的資本。這年秋天,太宗皇帝親率三路大軍,浩浩蕩蕩地來到了白馬城,並發表了一篇膾炙人口的南征檄文,細數楚國侵犯聖朝疆界、劫掠百姓的罪惡行徑,隨後正式對楚國宣戰。

由於聖朝大軍此次南征是為了收復失地、一雪前恥,因而每個將士的心裡都憋著一口氣,動起手來毫不留情。且南征大軍已經訓練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