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0章 江陵許氏

吃飽喝足之後,玄策擦了擦嘴,這才說起了他昨晚打探到的訊息。

根據玄策的描述,平遠縣官府其實就是白石山土匪的依靠,甚至就是他們親自扶持起這夥土匪的。

三年前,原康州府成化縣知縣許義自請調任江陵府平遠縣,並保證會在五年內為國庫繳納超出往年三成的稅賦。

奏摺上呈吏部後,經過便透過了。

於是,許義便走馬上任,成為如今的平遠知縣。

上任後,許義頒佈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政令,如移民、築牆、開荒等。

平遠縣是江陵府第二大縣,人口多達三十萬;又因所處地理位置及天然鹽礦區的影響,經濟非常繁榮;再加上位於內陸,很少受到四邦侵擾。因此,許義頒佈的這些政令實在不合常理。

白石山一帶有一片鐵礦區,許義上任後,曾不止一次地勸當地百姓移居其他地方。

然而,當地百姓世居於此,鄉土情懷十分強烈,再加上許義不肯支付移居費用,也不肯好生安置百姓們的列祖列宗的遺骨,於是雙方便僵持了下來,甚至將官司打到了江陵府。

時任江陵府尹馬上就要致仕了,一心想的是官聲不受損失。於是,他便採取了和稀泥的方式,假裝沒看到這些“鬧心事”。

官司未能得到合理的解決,白石山附近的百姓們更加不肯移居。

許義將這些全都看在眼裡,心裡無比惱火。情緒上頭時,他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一天夜裡,一群手持刀槍的土匪洗劫了位於白石山以東的一座村落,甚至打傷了村長,並揚言不久後會再來,讓村民提前準備好糧食和金銀,不然就要殺人。

百姓們受此威脅,於是跑到縣衙告狀,希望官府能替他們做主。

許義接到狀紙後,明面上表示一定會及時派捕班衙役搜查土匪的蹤跡,幫百姓們尋回失物,可暗地裡卻讓土匪加大力度,儘快洗劫白石山附近的其他村落。

就這樣,白石山附近的百姓們全都遭了災。他們信任官府,也都將狀紙遞到了縣衙。

這一次,許義卻沒有及時接下狀紙,反而表示土匪數量較多,行事又非常兇狠,縣衙一時間無法調集太多人手,希望百姓們能多給一點時間。

淳樸的百姓們不知內情,聽到他們的“父母官”這樣說,也都表示了理解。

可惜的是,百姓們終究沒有等來官府的幫助。

此後的一個月內,白石山附近的百姓們又遭到了一輪大規模的搶掠,甚至還死了人。

百姓們走投無路,只得再次到官府求援。

許義假裝傷心地接了狀紙,並表示他已經向江陵府求援了,相信再過不久,江陵折衝府就會派官兵來剿匪了。

再次得到承諾的百姓們滿懷希望地離開了縣衙,滿心期待著府兵早日到來,將那夥天殺的土匪一網打盡,好讓他們早日過上安定的生活。

可令他們沒想到的是,許義本來就想將白石山附近的百姓全都趕走,又豈會有如此好心腸。

半個月後,土匪又進行了一輪洗劫。

這一次,土匪似是發了瘋,不僅搶走了百姓們僅剩的糧食和銅錢,還放火燒了村子。因搶劫和火災而受傷的百姓們多達百人,可官府卻喪心病狂地沒有任何表示。

百姓們終於走投無路,想著與其在故土水深火熱地討生活,倒不如到其他地方求生存。只是在離開前,他們還需要帶走列祖列宗的遺骨,免得祖先在地下不安生。

就這樣,白石山一帶的百姓們最終在他們的“父母官”許義的逼迫下,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從此背井離鄉。

逼走附近的百姓後,許義命土匪在白石山四周攔路搶劫,尤其是過路的行商。

時間一長,人們都知道白石山一帶不太平。

漸漸地,途經此地的人越來越少了。即便是一些膽大的想要從此經過,也會遭到當地土匪的搶掠。

見狀,許義於是開始正式開採白石山的鐵礦。

這群土匪按照“三班倒”的形式進行輪換,或在白石山外圍巡查,或在白石山內部採礦。

為了讓這群土匪死心塌地,許義將採礦獲得的一成利潤交付給他們,並且與他們歃血為盟。

至此,平遠縣官匪勾結的局面形成了。

聽完這些訊息,沈熠又驚又怒。驚得是許義此人簡直膽大包天,不僅對朝廷隱瞞了鐵礦的事,而且私自開採,獨享利潤;怒的是許義竟然與土匪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