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搶一個拍照位,至於嗎。
還真至於。
大宋的將領們清一色都是年輕人,平均年齡都在二十多歲左右,最年長的王鎮惡也不過而立之年,最小的羊規、柳元景只有十餘歲。
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被劉裕挖掘出來,帶在軍營中親自教導,追隨他四處征戰長大。
劉裕作為歷朝歷代出身最低的皇帝,起於微末,勢單力孤,無人可用。
所以,乾脆從頭開始培養人才。
花費十多年的時間,傾盡所有去教導這群小孩子,言傳身教,歷經血與火的征程,淬鍊成百戰之名將,從一塊璞玉,雕琢綻放出盛世光華。
既當主帥又當爹,可謂操碎了心。
劉裕以一己之力,教出了三個武廟,一個因為英年早逝與武廟失之交臂的名將,四個有滅國戰績的將星,一個城池保衛戰的公認天花板,以及好幾個文武雙全的智將。
如此養成系操作,在萬朝實屬獨一份。
他們中的每一個人在遇見劉裕前,幾乎都經歷過一段無比悽慘的過去。
比如,檀道濟自幼父母雙亡,沈林子滿門盡滅,朱超石全家都折損於東晉內亂,父親也吐血而亡,王鎮惡更是幼年就經歷亡國,孑然一身流落異鄉。
他們沒有家,沒有助力,也沒有人教導。
如果未曾遇見劉裕,這一生或許註定會埋沒無聞。
劉裕將他們從泥潭中拉起,從此既是引路人,也是成長路上唯一親近信任的長輩。
這怎麼不是一種雙向奔赴呢?
所以說……
拍照片的站位問題當然要吵架啦!
這是在拍一張普通的軍營照片嗎,分明是在拍全家福,關係到家庭地位,豈能讓步!
檀道濟等人爭執好一會,將矛頭一併指向了劉裕:“主公快說吧,你要誰站在你旁邊一起拍照!”
“孤選穆之”,劉裕熟練地撥開人群,從外圍拽來了始終微笑著一言不發、穩坐釣魚臺的劉穆之,“好了,話題到此終結,快來拍照吧。”
劉穆之本來在他出徵期間,負責留守後方,坐鎮中樞,如今在這裡是為了給大軍送行。
他笑吟吟地一眼望過來,眾人頓時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貓,悻悻然讓開一條道。
qaq,得罪誰也不能得罪穆之先生啊。
不料就在此時,沈林子忽然一陣探頭探腦:“可是,主公你右邊不是還有一個空位,我能過去嗎?”
“我看你是在做夢!”檀道濟對他怒目而視。
眼看他們又要鬧起來,劉裕宛如一位端水大師,熟練地打圓場道:“這個空位當然要留給北府軍的所有士兵,鏡頭拿遠一點,將他們都裝進來。”
在經歷了好一番折騰之後,終於一聲咔嚓,大家都成功進了相片。
……
觀眾們一看。
哇,真不愧是北府軍,好一支軍容整肅、氣吞山河的無敵之師!
再看全場,好多放飛自我、奇形怪狀的年輕小將!
從此,萬朝又多出一種新的君主流派,那就是宋祖劉裕,養崽式帝王。
【墨憨齋主人馮夢龍:這倒是讓我想起一樁軼事,宋武帝每次派這群小將出徵前,因為擔心他們的安危,都會留下一個錦囊,裡面寫著所有行軍計劃,甚至規定了開啟的時間,從來沒有出錯過。】
【詠絮才女謝道韞:話是好話,但怎麼從你馮夢龍嘴裡說出來,可信度就這麼低呢。】
【墨憨齋主人馮夢龍:這次我真有證據!比如朱齡石滅蜀,劉裕讓他先千里行軍至白帝城,再開啟錦囊。朱齡石本來見蜀軍勢大,慌得六神無主,幸而劉裕早在錦囊裡給他寫得明明白白,他一步步照做,果然順利滅國。】
【武安君白起:料敵於先機,氣質如神,令人歎服。】
【少女將軍荀灌:竟有如此美事,那當朝武將們豈不是隻需照安排去做,就可以順順當當建功立業?】
【寧州刺史李秀:羨慕了,甚至可以跟著一路撿功勞,升入武廟。】
【白衣兵仙陳慶之:宋祖對下屬很好的,如果捅出紕漏,犯了錯誤,他會出兵去撈人;想要什麼獎賞,可以直接當面跟他提;要是有什麼情緒問題,他還會寫信安慰你。】
【梁朝中書令沈約:是這樣的。我爺爺沈林子大家知道吧,他那時候還是少年,第一次獨立帶兵,北伐出兵僅僅一個月,宋祖陛下就給他寫了近十封鼓勵信,現在還在我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