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3. 竹簡

在祭殿中睡了太久,現下反而沒了癮疹後那種疲憊睏倦。鄭明珠與思繡挑了一條燈火通明的大路,慢悠悠向寢殿方向去。

“大姑娘,來時那兩個密謀的人….要不要向皇后娘娘稟報。”思繡提議。

雖然才聽見短短几句,但話語中事關外朝,還與晉王有關。

牽涉甚廣。

“晉王既然不希望我參與此事,那我們也不必管那麼多。”

蕭玉殊是鄭氏選中的下一任天子,族中自會派人保他平安。至於此事到底何人謀劃,乍看來是蕭謹華背後的勢力。

畢竟陳王兩月後才去封地,一切尚未塵埃落定。

密謀的二人,老者該是鴻臚寺的人。

那個年輕的,不得而知。

“晉王已知曉了此事,就不算完全被動,反而是那密謀的人站在了明處,不用擔心。”鄭明珠接著道。

思繡點頭,不再多問。

兩人繞過夜遊園,忽見前方几個小黃門牽著馬車,行駛在宮道上,速度緩慢,像是載著重物。

“鄭姑娘安好。”為首的黃門首領認出了鄭明珠。

“這麼晚了,是要去往何處?”鄭明珠詢問。

車上之物堆成一座小山,蓋著絹布,露出一角。

首領黃門沒料到鄭明珠有此一問,心虛地埋下頭。

“…..回鄭大姑娘,奴才們負責將今年春祀所供的書卷送出行宮,燒掉….”小黃門語氣發顫,戰兢不已。

每年祭祀,要向大魏先祖供奉時政策論等各類書卷。往年所供奉的的依照慣例會拿去燒掉。

鄭明珠來到馬車前,掀起遮蓋的絹布,成卷的竹簡堆疊在一起。

“行了,你們是燒掉,還是用在別處都與我無關。”鄭明珠自腰帶扯下兩枚玉環,命思繡交給那小黃門。

“這些竹簡,替我送到長安城未央宮錦叢殿。不要讓人察覺。”

行宮裡的差事沒什麼油水,祭祀後的書卷偷偷運出去,賣給商人書生,是頗為豐厚的一筆錢財。

只是近些年達官貴人多用絹布,漿紙。這些厚重的竹簡很少有人購置,宮中黃門遠賣不出從前的價格。

兩枚玉環,能買下五倍的竹簡。

黃門首領笑開了懷,連忙叩頭稱是。

蕭姜那瞎子倒是愛看書,日後若有機會前往藩地做封王,會需要這些治國策論的。

這人暫時信不過她,便只能以利益誘之。

--

行宮祭禮暫告段落,只因皇帝與皇后二人皆病了幾日,才耽擱了回長安的時間。

如今聖上身體恢復不少,禮官便諫言催促,早日回到皇城。以免聖上在行宮中魂歸高天,再生出許多差錯來。

歸程順遂,聖駕晨間啟程,不到傍晚便回到了長安。

鄭明珠對行宮有幾分不捨,回到文星殿,她們三個姐妹又得擠在一塊,與兩個厭煩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

更令人惱火的是,皇后還記著罰跪一事。晚膳後,特派了樊姑到文星殿提醒她。

定是樊姑提起的。

不過,歸來後,皇后忙著處理外朝積壓的朝政事務,並沒有派人盯著鄭明珠。她便能偷偷在膝前放一塊軟墊,不至於傷著腿。

幾日後晚間。

文星殿中不同往日於往日的平靜,喧鬧中帶著喜氣。聽著聲響方位,像是鄭蘭殿中的人,來來往往。

“外頭在做什麼,怎麼這樣吵鬧?”鄭明珠望想側殿。

思繡順著她的目光看去,面露難色,欲言又止。顯然是知道些什麼,不敢言說。

“今日….是蘭二姑娘生辰。”

來往不絕的人,是各宮院前來贈賀禮的,亦有文星殿內備宴的宮娥小侍。往年鄭蘭生辰,皇后都是許她自行籌備,一應銀子流水,便從椒房殿支取。

鄭明珠別開目光。這麼快就又是九月二八了。

她拿起軟墊,準備前去洛什門。

“大姑娘,要不然您去椒房殿向皇后娘娘好生認個錯吧。”思繡上前扶住鄭明珠的手臂,接道:

“算上去行宮前,已經跪了十多日,娘娘也該消氣了。況且今日…..”

今日也是鄭明珠的生辰。

思繡不敢繼續說下去。幾年來,鄭明珠對自己得生辰絕口不提,不慶賀,知曉的人也少。

“今日不必跟著我。”鄭明珠話罷,便快步離開正殿。

思繡知道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