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城,曾是前朝大康的陪都,也叫西都,或是西京。
康朝李氏,國祚三百餘年,因皇帝昏聵,寵信內宦,加上連年天災、異族入侵,王朝徹底崩塌。
大周高祖本是康朝周郡郡公,只用短短几年時間,便打敗異族,收攏殘兵,建立了周朝,定都開陽。
開陽城由外郭城、皇城、宮城、禁苑以及坊市組成,有2市108坊,人口達到百萬之巨。
路上,周顯已經聽周應介紹過開陽城,抵達城門前,只見城門高十多丈,差不多是三四十米,寬也有十幾米,巍峨聳立。
這還只是其中一座城門,開陽城共有四門,東南西北,各有守城兵士把守。進出城門,需經把守兵士問詢、查驗,方能入內。
周顯和周應坐在車裡,早有周家家僕遞上堪合,守城兵士只看了一眼便放行了,甚至都沒去檢查馬車上的東西。
這就是世家勳貴的權勢,不必像普通百姓那樣經問詢和查驗才能進城。
進入城內,又是另一番景象。
熱鬧繁華自不必說,且與萬年縣不同,城內佈局對稱,街衢寬闊,渠水縱橫,哪怕街巷人流往來,也不見一絲雜亂。
更難得的是,青石板鋪就的地面乾淨整潔,每隔數十步,必有樹木林立,遠遠望去,綠廕庇城。
周顯看得暗暗訝異,眼前的情景,實在太出乎他的意料。這綠化率,比之後世一些鋼鐵城市還要誇張。
街上除了黃膚黑眼的人外,也有面目迥異的白人和黑人,不過大多穿得簡陋不堪,行事小心翼翼。
周顯知道,這些是異族人,有的是被販賣到此,有的是遠隔重洋來大周“淘金”的,但大多沒有淘到金不說,反而流落街頭,連回去的路費都湊不齊。
“賢弟,你看開陽城如何?”馬車行駛在城中街道上,周應早已將窗簾拉開,可以清晰地看到外面熱鬧的景象。
“雄偉壯闊,難以形容。”周顯心襟激盪,百萬人口的城市,在古代是難以想象的,難怪當初在聚賢樓上被人鄙視沒出過遠門,這是有道理的,與開陽城相比,萬年縣無疑是大象腳下的一隻螞蟻。
“哈哈,我初次來也和賢弟一樣,震驚這世間竟有如此雄偉之城。”周應哈哈一笑,表明自己第一次見到開陽城時也是同樣的感受。
“賢弟,我們現在要去的是平康坊,在皇城外東南,東鄰東市,北接清明坊,南靠宣仁坊,皆是開陽城中最緊要的鬧市坊曲,最適宜開肥皂鋪。”顯然,在來之前,周應就已派人在開陽城中調查過,哪裡最適合開店。
“平康坊?”周顯聽得微微一愣,隱約在什麼地方聽過,但馬上就想了起來,不是聽過平康坊,而是聽說過平安坊,與這平康坊只有一字之差。
“賢弟知曉平康坊?”周應有些詫異地問道。
“不,我只是聽人說過平安坊,與這平康坊一字之差。”周顯搖頭道,當初在官道上幫助了一輛陷入坑洞裡的馬車,車上的一位大娘曾邀請他,到了開陽後,可去平安坊的星樓一聚。
周應聽得眉頭一皺,說道:“賢弟,這平安坊,我們聽聽也就罷了,萬不能輕去。”
“為何?”周顯疑惑地看著她,作為開陽城108坊其中的一坊,難道那裡混亂不堪?
“平安坊裡有諸多女閭,是年輕舉子、選人、浪蕩子弟匯聚之所,賢弟尚幼……”周應說到最後,臉已經開始紅了。
周顯瞬間秒懂,明白了,平安坊是開陽城裡的“紅燈區”,難怪周應提起來神色忌諱,畢竟她是一位還未出閣的小娘子。
不過說開之後,周應神色倒自然了起來,仔細給他介紹了平安坊。
平安坊分為三曲,北曲是較為低下的伎女所居,中曲和南曲居住的則是極為高雅的青樓女子,她們詩琴書畫無一不精,且有單獨的閣樓居住,多數憑藉的是技藝才名揚名,令進京的舉子、書生趨之若鶩。
周顯本還想問問星樓的情況,但擔心周應誤會,便沒有問出口。
馬車轉過幾個路口,終於在一處宅邸前停下。
周應在侍女的攙扶下,先下了車,周顯跟在後面。早有聽到馬蹄聲的家僕利落地從裡面把門開啟,三人加上符叔從正門進去,身後的車隊則繞到宅邸後面,從側門進入。
進去後,周顯發現這座宅邸佔地面積頗廣,宅院一般是縱向稱進,橫向稱落,這座大宅,起碼有九進七落。
正門朝南開,整個宅院規矩方正,進落有序。
宅邸主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