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人都能聽到演員的唱腔。豆花看過這個戲班子的招牌,戲班子的招牌是“大同市春花晉劇團”,穆玲玲把晉劇稱為山西梆子。豆花這些年在楊樹鎮的戲臺底下看過戲,楊樹鎮上廟會上戲班子是河北梆子劇團,豆花聽慣了河北梆子的唱腔,她還知道母親和婆婆都愛聽河北梆子,她都記住河北梆子的幾個經典劇目,她開始聽到山西梆子的唱腔時,豆花還是感到有些耳生,她聽過兩天山西梆子的男女唱調後,她漸漸地就愛聽山西梆子,她認為山西梆子比河北梆子還有特色,主角和配角的唱腔激情澎湃,她認為山西梆子的唱腔比河北梆子的唱腔直率粗獷,河北梆子的唱腔婉囀細膩。
穆玲玲和豆花說出廟會請來晉劇團的原因,因為草原地帶還緊靠著山西,還有很多鄉親的老家就在山西,當地的老百姓就喜 歡聽山西梆子,豆花還到廟會上賣磁帶和光碟的攤位觀望,她看到的光碟和磁帶大多都是晉劇,她知道晉劇的傳統曲目和河北梆子的曲目相同,只是兩個劇種在唱腔上有著差別。穆玲玲和豆花說出晉劇文武場上的樂器特殊,她最愛聽的就是文武場上樂器的聲音,豆花還是受到穆玲玲的傳染,她更愛聽文武場上樂師演奏樂器的聲響,她每天白天晚上都能聽到山西梆子,她的心情非常舒暢就沒有私心雜念,她最高興的是攤子上的兒童玩具特別下貨,她已經掌握各種玩具進價,她又按著穆玲玲所指導的賣出價的區間往出賣貨,她所擺設的攤子小獨自能夠看過攤子,如果攤位過長她就看管不過來。豆花這才知道穆玲玲不再賣兒童玩具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攤位上的零碎玩具太多,大人給孩子購買時挑來選去,她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大人和孩子介紹,她有時候還不停地找零錢。豆花還是學會些做小買賣上的日常用語,她本來說出的話語並不嗑嗑拌拌,她和穆玲玲同樣都是高中畢業,她所讀過的書對她在言語上表達幫助很大,她還要向穆玲玲柴自然學習和顧客的對話技巧,她心裡還是感激穆玲玲和柴自然的幫助,她還是認為做小買賣比打工省心,她每天白天和晚上數錢時,她心裡總是有種說不出的喜悅感,她頭幾天上來的貨款錢就上來進貨錢的少半,她還知道廟會上往出賣兒童玩具的同行很多,同行之間的進貨渠道不同,各個同行的攤位上擺放著的玩具就有差別,豆花的攤子並不和同行的攤子挨著,她能看到離她近的兒童玩具攤子很火爆,她就知道離她攤位近的那幾個同行還是賺錢。
豆花隨著柴自然夫妻在廟會上賣五天貨,他們在晚上還能賣到十一點鐘左右的貨。穆玲玲在晚上很少往出賣布頭或大布,柴自然在晚上就要擺畫字畫的攤子,他擺的攤子晚上還是挨著豆花的攤位,穆玲玲晚上總是要幫助豆花往出賣玩具,因為他們佔據地皮要交地攤費,他們晚上安裝電燈還是要給電費,柴自然晚上就藉助電燈光亮畫花鳥字畫,他在空閒時也要幫助豆花往出賣玩具。在這五天的廟會中,戲臺上唱戲幾乎都是三開廂,五個夜晚中有兩場是烏蘭牧騎歌舞晚會,在烏蘭牧騎歌舞團沒表演之前,穆玲玲就向豆花介紹了烏蘭牧騎的情況,她還向豆花說出烏蘭牧騎歌舞團所表演的節目。豆花這才知道烏蘭牧騎是在草原上流動的演出團體。那晚上烏蘭牧騎歌舞團在戲臺上演出時,豆花忙著看攤不能去往戲臺底下觀看,晚上四面八方的觀眾太多,豆花和穆玲玲就是想觀看都佔不到地方,她只有在攤位上擺攤能聽到歌舞團的演出,那個晚上觀眾特別多,戲臺底下兒童少年就特別多。
在晚上八點半之前演出還沒有開始時,豆花的攤位上就開始往出賣玩具,穆玲玲始終幫助豆花往出賣玩具,穆玲玲有往出賣玩具的經驗,她就和豆花往出賣能夠發出各種亮光的熒光棍,豆花知道桶裝熒光棍每桶是一百根,每桶的價錢是十四元錢,她和穆玲玲把每根熒光棍定價為五毛錢,其他往出賣玩具的同行還把每根賣到一元錢,豆花和穆玲玲總是閒不住,她們不停地往出賣各種玩具,她們往出賣的最多的是熒光棍,細細的熒光棒上還有著特製塑膠接頭,熒光棒經過摔打揉搓後,熒光棒中就能發出紅黃藍綠粉等幾種光茫,夜晚熒光棒發出各色彩光很耀眼,兒童和少男少女就把熒光棒對接成手鐲,他們就把發出各種色彩的熒光手鐲就戴在手腕上,還有的對接出碩大的項圈掛在脖頸上,戲臺周圍少年兒童的脖子上和手腕上都有著熒光棒的光茫,還有些兒童把各種色彩的熒光棒對接成大圈子,他們在戲臺外邊的空空場地上盡情玩耍,他們還把熒光棒對接出來的圈子拋向空中,兒童的攀比心理比大人的攀比心理更加嚴重,沒有沒有熒光棒的兒童看到小夥伴的玩具後,他們就纏著家長購買類似的玩具。那晚上在歌舞團沒有演出之前,豆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