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3部分

基。與《隋唐演義》不同的是,此書的中心是隋末英雄匯聚瓦崗寨造反的故事。因此小說中信史的成分較少而傳奇的意味更濃。作為對隋唐易代的歷史的解釋,小說中強調了所謂“氣數”,從而突出了李世民作為“真命天子”的地位。在此前提下,小說對瓦崗寨英雄作了充分的描繪,曾經出現於《隋唐演義》中的秦瓊、單雄信、程咬金、羅成等人的形象,在《說唐》中變得更為豐滿了。特別是程咬金,作為一個李逵式的平民英雄,他的粗獷、豪爽、憨厚的個性,以及他的樸素的平等意識,表現了民間的喜好。由於《說唐》在民間有較大的影響,後來又出現了《說唐後傳》、《說唐三傳》、《後唐演義》等續書,但都寫得很粗糙。

上述這一類小說中寫了許多民間草莽英雄的形象,很明顯受到《水滸傳》的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小說中的正統道德意識越來越濃厚,小說中英雄人物的性格,雖然還保持著桀驁不馴的特點,但他們受正統人物的支配、約束也越來越嚴重。沿著這個方向演變下去,就出現了“英雄”與政府、“清官”合作的公案俠義小說。

清代前期還產生了大量才子佳人型別的小說。這些小說大抵是社會下層文人與書商合作的結果,以青年男女詩簡唱和、私相愛慕、經歷挫折、最後奉旨(或奉父母之命)完婚為基本的模式,陳陳相因,千篇一律。小說中的人物,必定出於顯宦或世家(而作者對此卻未必熟悉);女子必定美貌無雙,且愛才而不慕金錢與權勢;男子必定文才出世,考起進士、狀元來輕而易舉。由於脫離生活實際,一般說來,人物形象都比較單薄,而對情節更為重視。這些小說既反映著人們追求自由的愛情與婚姻的願望,又竭力與傳統倫理調和,還常常擺出一副道學的面孔。魯迅說才子佳人小說的作者看到了“中國婚姻方法的缺陷”,卻“閉上眼睛”來補救它(《論睜了眼看》),是說得很準確的。這種小說的意義和弊病都在於此。

清前期才子佳人小說中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平山冷燕》、《玉嬌梨》兩種,各二十回,都署“荑秋散人”(或“荻岸散人”等),前者敘燕白頷與山黛、平如衡與冷絳雪兩對才子佳人的戀愛故事,後者寫才子蘇友白兼得兩位佳人——白紅玉和盧夢梨的故事;另有《好逑傳》十八回,題“名教中人編次”,寫鐵中玉與水冰心的戀愛,穿插“忠臣”與“奸黨”的鬥爭,作者以“名教中人”自居,故書中說教成分較一般才子佳人小說更顯著。

………………………………………………

第三章 清代前期至中期的戲劇

清代戲劇以前期為盛,可視為明代戲劇的延續,但創作的生氣已有所衰退。明末清初的李玉、李漁,前者多迂腐的說教,後者則偏於單純的娛樂。康熙朝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代表了清代戲劇的最高成就,在某些方面繼承了晚明戲劇的精神,但情緒上有一種濃厚的空幻迷惘之感,這和吳偉業、王士禛等人的詩有某種一致之處。

乾隆時代的文學,總體上呈現復甦的勢頭,但戲劇並未跟上這一步調。這時,高階士大夫蓄養家伶的風氣和文人對戲劇創作的興趣都開始減退。儘管作品的數量還不少,但大多缺乏創造力和新鮮感。乾隆以後,值得一提的戲劇作品更微乎其微了。

當然,民間的演劇並不因此而冷落。清中期以後,隨著“雅部”即崑曲的逐漸衰退,“花部”即各種地方戲曲日漸興盛。但這主要是民間藝人根據以前的劇作或傳說故事加以改編來演出,所重的是唱腔與做工,劇本大抵很簡陋,所以很難從文學史的角度加以評述。

因此,我們對清代戲劇的介紹,是偏重於前期,兼及中期,後期的情況也在本章中附帶作簡單的交代,不另立章節。

………………………………………………

第一節 以李玉為首的蘇州劇作家

蘇州在明代就曾經是戲劇創作與演出的一箇中心城市,到了清初,仍有許多作家在這裡活動,形成一個重要的創作群。其中李玉最為著名,另有朱翯、朱佐朝、葉時章、張大復、丘園等,除丘園是常熟人而生活在蘇州外,其餘都是蘇州人;他們中的多數人彼此交往密切,常合作寫劇,所以有的研究者稱之為“蘇州派”。

李玉(1591?—1671?)字玄玉,號蘇門嘯侶,又以其書齋名稱“一笠庵主人”。其生平事蹟記載極少,焦循《劇說》說他“系申相國(申時行)家人”,吳偉業《北詞廣正譜序》說他在明末曾中副榜舉人,明亡後絕意仕進。李玉在明末劇壇已有聲望,是明末清初創作最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