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史》兩書,署“清溪道人編次”,一般認為是方汝浩作。均假託歷史,兼及世情,而神怪氣息濃重。作者似乎有意把當時小說中主要的成分糅合在一起,但寫得很粗糙。
………………………………………………
第六章 明代後期短篇小說
明代後期的短篇小說,無疑以“擬話本”形式的白話小說“三言”和“二拍”最為引人注目。但過去因為對所謂“影元人寫本”的《京本通俗小說》的真實情況沒有搞清楚,導致對這些小說集的理解和評價都產生了較大的偏差(參見本書宋元中短篇小說部分)。現在看來,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成熟,既繼承了話本小說的傳統,也受到文言小說發展的影響;同時,從“三言”開始,就已經是以創作為主的了,收錄前人舊作也往往經過較大程度修改乃至改編。
在馮夢龍以前,已有話本小說的彙編和刊行,現存有明嘉靖年間洪楩所刊《六十家小說》的殘餘部分,即《清平山堂話本》,有完篇二十七種、殘篇兩種。其中收有幾篇明以前的舊作,其餘都是明人的作品。雖然這部小說集的藝術水準距“三言”、“二拍”頗遠,卻反映了話本小說作為書面讀物而受社會歡迎的情況,實是“三言”、“二拍”的先聲。而文言小說不僅為“三言”、“二拍”提供了大量的基本素材,它的一些優秀之作本身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成就並表現出新的時代特點,不僅成為“三言”、“二拍”中一些重要作品的基礎(如《珠衫》之於《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負情儂傳》之於《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遼陽海神傳》之於《疊居奇程客得助》),而且直接推進了白話小說的成熟。
………………………………………………
第一節 明後期的文言短篇小說
在前面,我們曾分析了元代和明代前期文言小說的發展。
在明中期,文言小說繼續有新的進步,為了敘述的方便,我們放在這裡作回顧性的交待。
在明中期,隨著思想控制有所放鬆,文言小說與其他文學樣式一樣,逐漸變得活躍。東南一帶文士似乎對此尤感興趣,如祝允明、沈周、徐禎卿、陸粲、田汝成等,都有作品傳世。這一時期的小說,常常把筆記、瑣談、異聞、志怪、傳奇等不同性質的東西混雜在一起,思想情趣和具體內容都很龐雜,但從總體而言,還是能反映出當時文人廣泛而活躍的生活興趣。有好幾種故事涉及明太祖朱元璋苛嚴的性格和對文人的嚴酷態度,表現了明中期(尤其是東南地區的)文士對明初政治的感想。
與城市工商業的逐漸繁榮相呼應,小說中反映市井人物包括商賈的生活的作品也開始增多。如蔡羽的《遼陽海神傳》(後被凌濛初改編為《疊居奇程客得助》),寫一商人為一美貌女神所愛,並在她的幫助下經營獲利。美麗的女神愛上商人而成為他的保護神,這是過去的文學中所沒有的。這裡表現了商人的人生夢想。在文體特點上,這篇小說通篇沒有詩、詞、駢文之類,敘述的文筆也很通俗,許多對話接近口語,對比《剪燈新話》的好炫耀文采是一種進步。
在明後期的文言小說中,出現了一些相當優秀的作品,宋懋澄(1570—1622)《九籥集》中所收的《負情儂傳》和《九籥別集》中所收的《珠衫》是典型的代表。
《負情儂傳》寫浙東李生戀京師名妓杜十娘,後資財窮匱,為鴇母所逐。十娘以為李生真情可託,共同籌資令其代為贖身,兩人乘舟南歸。途中遇一新安鹽商,因慕十娘姿色,欲以千金易之。李生恐窮乏攜妓而歸,不能見容於父,意有所動。十娘探知其意,偽允之,明日過舟,當眾取妝臺中所暗藏無數珍異寶物拋入江中,怒斥鹽商與李生,投江而死。後來馮夢龍將此改編為《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收入《警世通言》,在情節和人物性格方面幾乎未作任何改動。
雖說妓女對愛情的渴望最終破滅的故事早已屢見不鮮,《負情儂傳》仍有動人的力量。故事中的十娘是個頗有心機的人,她為了自己一生的歸宿,早已做好金錢方面的準備,但在囑託李生為自己贖身時,卻讓他到處奔波,籌措一部分款項,以證明他對自己的感情。然而她終究未能擺脫被人視為玩物、可以隨意買賣的悲慘命運;她的一生的夢想,在剎那之間被自己所愛之人打得粉碎。她的死,是對命運的反抗,也是對自我人格的維護。小說中寫十娘聽說鹽商的計劃並明白李生的心意後,說道:
誰為足下畫此策者?乃大英雄也!郎得千金,可覲二親,妾得從人,無累行李;發乎情,止乎禮義,賢哉,其兩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