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種文學與哲理的結合,給中國古代文學的面貌帶來了極大的改變。這使文學(主要是詩歌)擺脫了簡單地、就事論事地反映現實生活和社會現象的傳統,表現了作者更為深邃的心理活動,並把讀者引入了一個更高層次的思考。詩歌的內涵,由此變得更加豐富、深沉了。魏晉南北朝的詩,以阮籍、陶淵明兩家最為耐人尋味,通常又認為陶淵明是本時期成就最高的作家,這都和他們的作品富於哲理性有關。齊梁以後的文學,哲理成分有所減退,但這一傳統並沒有斷絕。

以上從整體上簡述了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這一時期中,詩歌的地位最為重要,所以前面較多地以詩歌為具體例證,對它作為一種單獨的文學樣式的情況,除南北朝民歌外,也就順帶作了介紹。下面,再對民歌和其他幾種文學樣式作一些說明。

南北朝民歌主要是由南方的樂府機構收集儲存下來,現存五百多首。由於南北分裂,民俗迥異,兩地民歌的藝術風格也有很大差別。大抵北方民歌樸直剛勁,南方民歌婉曲華麗。但它們都從不同的角度繼承了《詩經·國風》和漢樂府民歌的傳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民眾的感情和愛憎。民歌一般都具有生動活潑、淺顯流暢的特色,也受到文人的喜愛,對文人文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齊梁時代的詩人,反對詩歌語言過分追求書面化的典雅,主張雅俗結合,要求口吻調利,具有音樂感,這和民歌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南朝民歌色彩富麗,以反映男女之情為主要內容,直接影響了宮體詩的產生。在詩體方面,南北朝民歌開創了五、七言絕句體,經過文人創作加以提高,後來成為唐詩的主要形式之一。

魏晉南北朝的文章較以史傳、政論為主的兩漢散文,更為豐富多樣。檄、碑、誄、序、記、書信等各體文章,普遍都注意辭采,追求藝術性的美。特別是書信,出現了不少富有抒情色彩、語言精美的作品。產生於北方的《水經注》和《洛陽伽藍記》,前者是地理著作,而多風景描述,富於文采;

後者記述洛陽寺廟的興廢,而兼及各方面,文字也很有特色。這兩部書對後代散文都有重要的影響①。在表現形式方面,文也與詩歌同步,多運用駢偶手段,除了史書和一些專門著作外,大多數文章都是駢體文。甚至像《文心雕龍》這樣的文學理論著作,都是用駢體文寫成的。史書的寫作也非常興盛,據《隋書·經籍志》,單《晉書》就有二十多種。但這些史書大多失傳了,現存而比較重要的當推晉代陳壽的《三國志》和宋代范曄的《後漢書》,其中有不少人物傳記寫得相當成功。

……………………

①“散文”這個概念,有時與駢文對稱,只是指單行散句的文章,有時則泛指詩歌、辭賦以外的各種文章。這裡使用的是後一種意義。

魏晉南北朝的辭賦也有重要的發展。雖然還出現過左思的《三都賦》,但漢代興盛一時的寫物的大賦在這時畢竟沒落了,抒情小賦完全佔據了主導地位。魏晉南北朝辭賦在藝術形式上比一般駢體文更為講究,藻飾、聲律、駢偶、用典這四種修辭手段被大量地使用,語言也特別工整精麗。其發展趨勢,是逐漸律化。

小說在魏晉南北朝也初具規模。習慣上把這一時期的小說分成“志怪”和“志人”二類。志怪小說專記神異鬼怪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東晉幹寶的《搜神記》。它的興盛與當時道教、佛教以及其他神鬼迷信的流行有直接關係。但其中記載了不少優美的民間傳說,作者有時也會有意無意地脫離宣揚神道的初衷,寫出富有藝術趣味的作品。在志怪小說中,很多地方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志人小說,現存較完整的著作只有宋代劉義慶編撰的《世說新語》,內容專門記敘漢末以來上層文士的言行,尤詳於東晉。它的每一篇都很短小,卻能寫照傳神,刻畫出各種人物的精神面貌。其語言以簡潔雋永見長。對於瞭解魏晉時代士族知識分子的思想和生活,這是一本最重要的書。魏晉南北朝小說對後代的小說、戲曲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總之,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具有文學的自覺意識、在各方面富於創新精神的時代。儘管這個時代的文學也有很多缺陷,許多新的東西還沒有發展成熟,但是,它為後代的文學確立了一些重要的原則,開闢了各種新的道路,提供了多樣的發展可能性。沒有這麼一個基礎,唐代文學——尤其是唐詩的進一步繁榮是不可想象的。文學的發展也同其他事物一樣,並非按照預先設定、不偏不倚的道路行進,後人總是要對前人的嘗試和成果加以批評修正,但這並不構成否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