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或在大街上茫然無主地遊逛。直到10月底,他才返回林茨。這時身患乳癌的母親克拉拉已氣息奄奄。12月21日,他母親終告不治,離開人世。
母親死後,希特勒面臨著想辦法謀生的問題。他雖完全獨立了,但他並無一技之長,又一向輕視體力勞動,從來沒想靠自己的力量賺一分錢。然而他並不氣餒,仍信心十足,他向親戚告別,宣佈他若不得志,決不回鄉。
維也納的流浪漢
1908年2月,希特勒重新回到了維也納。當時的維也納是哈布斯堡王朝行將覆滅之前回光返照下的燦爛帝國。但也有住貧民窟、穿破衣服、營養不良的窮人。這時的希特勒開始變得富於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他常常為世道的不公和豪門貴戚們所榨取的不義之財而感到憤憤不平。到維也納之後,希特勒根本不去想方設法進建築系,也不想學什麼手藝,或者從事任何正常的職業,相反他倒寧願幹些零活——掃雪、拍打地毯、在車站扛行李。第一年,他主要就靠父親的那點遺產和每月25克朗的孤兒補助金生活,到1906年,父親的遺產用完了,只還有每月25克朗的孤兒費,他完全成了一個流浪漢,夜晚宿在公園的長椅子上或隨便哪家的大門門洞裡,白天在小酒肆和候車室中以廉價食品充飢。
1909年聖誕節前夕,窮愁潦倒的希特勒把自己的最後一些冬服悉數典當,失魂落魄地進入了一個流浪漢收容所。但不久,希特勒在一位朋友的鼓動下,又離開收容所,搬進一個廉價的單身漢公寓,決定靠自己的本事掙錢餬口。他每天呆在房間裡畫他的明信片,由他的這位朋友去兜售,銷路竟然十分理想。他還畫一些大的水彩畫讓朋友去兜售,銷售情況也不錯。他就靠畫這些畫賺來的錢和還可繼續領取的孤兒費,過上了吃住不愁的生活。但沒過多久,這位一直熱衷於政治的“畫家”就把單身漢公寓裡的閱覽室變成了一個政治俱樂部。希特勒向那些聚在此處的房客中的“上流人士”和市民階層中的失意者高談闊論。他按其需要,熱忱地維護一切他所贊同的社會口號和政治口號,激烈地抨擊那些造成他失敗的社會口號和政治口號,對自己周圍紛亂複雜的社會現象進行簡單化的解釋。在這期間,希特勒經常閱讀大肆鼓吹極端國家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反猶主義的小冊子。特別是一本名叫《東方天壇星》的雜誌,希特勒更是愛不釋手。該雜誌的宗旨是創造一種金髮碧眼的雅利安優秀人種,反對所謂的“劣等的雜交人種”、尤其是所謂猶太人那種“墮落不堪”的影響,並以萬字旗作為其標誌。在這種氛圍中薰陶,幾年時間,希特勒的政治世界觀的堅實基礎就被打下了:這就是反對寬容和全世界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世界觀,反對民主和議會制度,反對馬克思主義和猶太人集團,反對社會平等和政治自由。其中核心和他一生都始終不渝的“真正信仰”,從當時看,就是反猶主義。他篤信他所屬的“雅利安種族”天生就是高貴的,而猶太種族則恰恰相反是低賤的。這期間,希特勒還注意觀察奧地利各政黨的活動,他特別注意閱讀奧地利社會民主黨的報刊,分析該黨領導人的演講,總結經驗,他在反覆琢磨後,終於得出結論:政黨必須與群眾運動結合,必須掌握在群眾中進行宣傳的藝術,否則將一事無成。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下士
1913牟5月,對大德意志民族充滿著狂熱情緒的希特勒,離開維也納移居慕尼黑。他想在那裡找到自己的追求。此時,他仍無正常職業,繼續靠賣畫為生。這段時間,他常常閉門謝客,一頭扎進從圖書館借來的一大堆政治書籍中,並特別集中研究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對戰爭始終充滿熱情的希特勒,一下子“完全被一種異乎尋常的衝動感情支配著”,他“雙膝跪地,衷心地感謝上蒼有眼”,使他“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8月1日,德皇對俄宣戰,8月3日,這個僑居德國無意為哈布斯堡王朝效命的奧地利人,立即上書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懇求國王能批准他參加巴伐利亞軍隊。8月4日,希特勒獲准作為志願兵加入了巴伐利亞步兵第一團,成為陸軍下士,擔任團隊傳令兵。他幹得相當不錯,甚至還獲得了鐵十字勳章。曾有數次他憑著僥倖死裡逃生,這使他突然產生一種奇怪的信念:他“將肩負天下大任”,他只是在等待“時辰降臨”,以便一鳴驚人。希特勒對戰爭的目的和德國的命運始終極其認真而敏感,他反對戰友對戰爭的詛咒。他常常坐在食堂的角落,雙手抱頭,默默沉思,有時會突然跳起來,激動地走來走去,說德國得不到勝利,是因為德國人民無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