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部分

他們的報告或許已令戈林寬心——希特勒卻不然。他估計作戰計劃已洩露給了敵人,便下令取消入侵計劃。正確的是他,不是那幫“千里眼”。殘留的紙片已足以使比利時人得悉入侵之事。這份情報被送往倫敦,在那裡,人們半信半疑。

例如,哈利法克斯告訴內閣說,“我非常懷疑,這份檔案是否是真的。”總參謀部同意此說,顯然,這份檔案是預先安排好的。他們沉醉在自己的攻勢中:一支遠征軍在挪威登陸。這個一舉而成大功的想法,使新任海軍大臣非常感興趣。即使上次大戰中他曾有過類似的痛苦經歷,那時,他據理辦事,直到內閣被爭取過去,否決此舉。

希特勒也準備奪取挪威。在此之前,他從未考慮採取這樣的行動——畢竟,這些北歐人,如同在1914年那樣,會守中立的——直到他的盟友斯大林入侵芬蘭,打亂了他的算盤。希特勒害怕,這可能會給盟國以藉口,開進挪威,從北面包圍德國。他批准對入侵挪威的可能性進行研究,但緊急度極低。後來,2月底,令人吃驚的報告送上來了:英國人在斯堪的納維亞登陸迫在眉睫,這使希特勒成了入侵挪威的熱烈的鼓吹者——他擔心,英國若在挪威找到了落腳點,波羅的海便會被封死,他的潛艇便會全部被困。同樣可怕的是經濟威脅。德國使用的鐵礦,半數以上來自挪威和瑞典;鐵礦供應就此告終,他的戰爭經濟便告吹。因此,希特勒便於1940年3月1日下令同時佔領丹麥和挪威。這要有“和平佔領的性質,目的在於用武力保護北歐各國的中立”,但是,任何抵抗均“會被可能的手段”擊潰。

時間這個因素令希特勒異常關切。兩天後,他便決定——“在戰爭史上最大膽,最重要的決定”——在入侵西方之前發動進攻。進攻將於3月15日開始。

與此同時,他還設法支撐與他的兩個盟國正在惡化的關係,特別是與俄國的關係,因為它已進入了令人不安的階段。

在征服波蘭不久,兩國便開始就貿易協定一事,展開談判。德國派了個37人的經濟代表團出訪莫斯科;蘇聯派了個更大的代表團回訪柏林——蘇聯代表團帶了個採購機器和軍用物資的貨單,價值15億馬克。德國人目瞪口呆,因為蘇聯人所需的機械和軍備,大都是他們戰爭生產所必須的。結果雙方展開了一場兇狠而長時間的角逐,最後由斯大林本人將之推上高峰。他牢騷滿腹地宣佈,德國人若不讓步,“條約便不簽訂。”

這,希特勒是不能允許的。2月初,他指示裡賓特洛甫致函斯大林,讓他重新檢討對德國的立場。顯然,斯大林(他的頑固的談判已從德國人那裡得到了某些讓步)已醒悟到,他已將他的盟友逼得走投無路(兩個月以前,他的宿敵托洛茨基曾說過:“在希特勒的敗鐘敲響以前,歐洲的許多許多人已被消滅。斯大林不想居身於其中,所以,他機警得很,不願過早脫離希特勒。”)斯大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改變策略,要求停止爭吵。他同意德國在兩年零三個月內交貨,答應在一年半內,將原料交給德國。在所有障礙都被清除後,這份條約於3天后簽字。德國代表團興高采烈。“這份協定”,團長報告說,“意味著通向東方的大門已為我們敞開。”

希特勒既高興又寬心。比諸克里姆林宮裡的同事,他更為入神。斯大林是他唯一想深刻地瞭解的世界領導人。他詳盡地盤問了從莫斯科回來的使者,把有關他的盟友的最微小的細節都問得一清二楚。據克里斯達·施洛德的回憶,他不時打斷對方的話,熱情地高喊,“斯大林其人是個殘忍的傢伙,但你不能不承認,他又是個異乎尋常的人。”這幾乎像是在談論他自己。

解決這個俄國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另一個問題:那年3月,芬蘭人被迫接受了蘇聯的苛刻和平條件,結束了他們之間短暫的流血戰爭。希特勒原為要支援這一不受歡迎的事業感到尷尬,現在,他如釋重負,把注意力轉向更加豐饒的競技場。其中之一是義大利。不久前,他曾就墨索里尼之不受歡迎的建議作了回答,在這方面跨前了一步。他詳盡地為自己的行為辯解,對義大利進行狂熱地吹捧,像一個女學生給她的最新迷戀物件寫信一樣,用了許多斜體字。

自然,信會被如此長時間擔擱,它肯定要由一位有名望的人士轉交的。於是,到了次日,3月9日,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帶了一大群隨員,離開了柏林。他們中有顧問、秘書、理髮師、醫生、體操教員和按摩師。在首次會見時,墨索里尼對裡賓特洛甫所提出的“義大利是否參戰?”的問題作了謹慎的回答。他說,他有意“對沖突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