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出來見我說明他禮賢下士,大王覺得怎麼辦好呢?)傳達室大爺回報宣王,宣王馬上跑到宮門口迎接,陪著王鬥一起進殿,向他請教治國之策。王鬥向宣王推薦了五位賢人,宣王都予以重用,在賢人們的治理下,齊國越來越繁榮富強。
蘇秦在遊說齊宣王合縱抗秦時,曾這樣盛讚齊國的強盛和齊都臨淄的繁華:“齊地方二千里,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臨淄之中七萬戶——臨淄之途,車轂擊(車輪相碰),人肩摩,連衽成帷(街上人的衣襟連起來就成了帷幔),舉袂成幕(衣袖舉起來就成了舞臺上的幕布),揮汗成雨(人多之故),家敦而富,志高而揚”,雖有誇大之辭,但齊國一直是戰國時期最富的國家卻是不爭的事實(秦國最強,楚國最大)。
金屋藏醜
齊宣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齊國得以大治。他的這一做法還造成了一個破天荒的結果:將一個醜女迎入後宮做了王后,此醜女就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無鹽女鍾離春。要知道,在京劇舞臺上,鍾離春是以半旦半淨(就是花臉)的形象出現的,其醜可想而知。
那麼,無鹽女到底有多麼醜呢?據史書記載,此女“凸頭深目,昂鼻結喉,肥頂少發,面板烤漆”。也就是說,她額頭前突,眼窩深陷,鼻孔上翻,頭顱大,頭髮少,頸部喉結比男人的還要大,面板黑紅,像烤了漆一樣(烤了漆的傢俱好,烤了漆的面板可就慘了),那真是“極醜無雙”,醜得你大開眼界,廢寢厭食!
鍾離春雖然貌醜,但志向遠大,非一般女子可比。她自幼跟隨曾作過基層軍官的父親舞槍弄棒,學習《周易》,渴望報效國家,倒是很像後來的花木蘭。當時,齊國的鄄邑(今山東鄄城)被趙國侵佔,鍾離春的家鄉無鹽邑(今山東東平)和鄄邑相鄰,經常遭到趙軍的騷擾破壞。為了拯救苦難百姓,維護國家領土,鍾離春冒著殺頭的危險,來到都城臨淄,見到了齊宣王。只見她舉目揚眉,張口切齒,兩臂前揮,口稱:“殆哉,殆哉(危險啊!危險啊!)。”宣王面對鍾離春的表演,兩眼茫然不知所措,大夫淳于髡會意,試探地說:“遠望邊邑,切齒佞臣蔽君……”,鍾離春點點頭,正色道:“趙國陷我鄄邑,大王卻閉塞不知,而是身邊左俳右優,長夜沉湎酒色,危險呀,危險呀,願大王儘快驅俳優,逐佞臣,進賢人,治國家。”鍾離春話音剛落,淳于髡拍手叫好,說:“金玉良言,金玉良言。”齊王深受感動,就答應了鍾離春的請求,封她為無鹽將軍,命她和淳于髡帶兵去收復鄄邑。
鍾離春果然不負眾望,在淳于髡的幫助下,計殺趙將白元,大敗趙軍,一舉奪回鄄邑。
無鹽女鍾離春班師凱旋齊都臨淄,齊宣王親自到城外迎接,賜酒賀功。可愛的宣王這時已經不知不覺愛上了這個可愛的醜女,他高舉酒杯當眾宣佈:“無鹽將軍文能匡君,武能安邦,寡人封你為王后。”鍾離春接杯一飲而盡,眾官同賀。四十多歲的醜女鍾離春就這樣憑著勇氣和智慧進了齊宮做了王后。從此,臨淄地區流傳開了一句民謠:“無鹽娘娘生得醜,保著齊王坐江山。”
齊宣王和鍾離春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頗廣,京劇《湘江會》、晉劇《齊王拉馬》、已故香港女星梅豔芳主演的《鍾無豔》都是以此為題材的。
稷下爭鳴
戰國時期在政治上是一個群雄並起、諸侯爭霸的時代,在文化上則以學派紛呈、百家爭鳴為特色。
一說到百家爭鳴,我們腦海中就會呈現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場景,其實,戰國時期的諸子及其門人主要是透過著書立說各抒己見的,唇槍舌戰,你來我往,當面鑼對面鼓過招的機會少之又少。齊國的稷下學宮恰好為當時的學界鉅子們提供了一個現場辯論的平臺,而齊宣王在其中扮演著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稷下學宮是齊宣王的爺爺齊桓公創立的,因設在齊都臨淄小城西門(又稱稷門)之下而得名,是一個討論學術,培養新人,類似國立大學的機構。
齊宣王不但喜歡聆聽樂師們一起吹竽時的悠揚樂聲,還傾心於大師們現場辯論時的熱烈氣氛,於是,他啟動了稷下學宮的改建擴建工程,將齊國第一學府修造得氣勢恢弘,樓宇軒昂,並以優厚的工資待遇、舒適的住房條件吸引百家諸子到齊都臨淄做訪問學者,當客座教授,開壇講學,著書授徒。
一時之間,儒家的孟子與荀子、道家的環淵與接輿、近於墨家的淳于髡、法家的慎子與田駢、縱橫家的蘇秦和張儀、名家的公孫龍子、陰陽家的鄒衍都匯聚於稷下學宮,現場版的百家爭鳴不時上演,學術交流呈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