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一名記者在福州大學採訪了一位姓姚的畢業生,並閱讀了他的求職簡歷,在社會實踐一欄裡能看到不少精彩內容:學校某演藝社外聯部部長,系文化部副部長,組織過多次大型文娛演出,先後在四川長虹福州分公司、三原色公司、福日公司兼職,還長期在福州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兼職總經理助理。他的同學羨慕地告訴記者,他已經用自己在大學裡兼職掙來的錢和人合夥開了一家音像店,投了4萬元進去。在同學的眼中,小姚顯然是屬於那種特有能力的人,但是當記者問及小姚成績的時候,小姚不好意思地說自己馬馬虎虎過得去吧。

我大學四年基本上是在圖書館和教學樓度過的,雖然參加過一些社會實踐,但花掉的精力非常有限,幾乎沒有影響到我每天10個小時以上的自習。我一直認為,學習便是學生的工作,如果勤工儉學、兼職工作在大學生活中佔據了更主要的地位,那就丟掉了一個學生最本質的東西,捨本逐末了。這世上有掙不完的錢,自然不用急於去掙;而工作經驗在畢業以後也有的是機會去積累,可能讀大學時透過參加社會實踐好不容易才學會的東西,畢業以後很快就學會了。而讀書則不一樣,當大學畢業踏出校門以後,就很難再像大學畢業以前一樣讀書了。一方面是因為為生活奔波,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心情;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沒有了安靜的圖書館和明亮的教學樓,也沒有了可以一起探討的同學和良好的學習氛圍。

大學期間絕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讀書的時光。這一點我在大學畢業以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學校的時候我可以一大早就拿本書坐在嶽麓山的某一棵古樹下晨讀,而工作以後卻必須一大早就去擠公交車上班,以防遲到被扣了工資;在學校的時候我雖然有經濟上的壓力,但畢竟不用完全自食其力,更多的時候可以拋開錢的問題而毫無顧慮地潛心到學習中去,而工作以後卻不得不面對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要掙錢交房租買家電還要給家裡寄錢;在學校的時候坐在圖書館的自習室裡還會挑剔光線不夠好或者偶爾有點噪音,而工作以後能坐在上下班的公交車上看書也已經是一件非常滿足的事情了;在學校的時候任何三教五流天文地理的書我都會有心情而且有時間去找來看,而畢業以後我家裡那些哲學之類的跟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書基本上沒有翻動過了……

有些東西你畢業以後將用幾十年去學,所以不用急於去學;而有些東西你走出校門就再也不會有機會去學了,所以一定要抓緊去學。可以在學習之餘從事一份合適的兼職工作,但請不要在工作之餘回到校園做一名兼職學生。

/*47*/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第二部分

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

七、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

很多年前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天資好不如學問好,學問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做事主要是指自身的工作才能、專業技能,而做人一方面是指內在的人格和人品,另一方面指的就是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也就是人際交往的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大致地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溝通表達、交際應酬、察言觀色等方面的能力,第二種是拓展、維護交際圈並整合人脈資源的能力。這兩種能力雖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畢竟存在某些方面的區別。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坐火車的時候跟坐在旁邊的人交流溝通,這是第一種能力;而你在跟他交流以後保持長期的聯絡並在合適的時候讓對方給自己事業上某種幫助,這便是第二種能力了。姑且把這兩種能力分別稱為“交際”和“人脈”吧。

人際交往的木桶效應

木桶是由多塊木板圍合而成的,其容積並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木桶原理。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固然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而如果說其他方面的能力分別是木桶桶身的一塊木板,這些能力中最差的一項決定著成功的大小,而人際交往能力則是整個木桶的桶底,桶底決定著能不能裝水,人際交往能力則決定著究竟能不能成功。

張強畢業於成都一所高校,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平面設計師。大學畢業以後,張強一直供職於深圳某知名廣告公司,憑藉優異的美術功底和突出的平面設計能力,他用幾年時間從一名普通的職員做到了公司的創意總監,繼而又被提升為副總經理。與此同時,他相繼買了一套80餘萬的房子和一輛近30萬的車,銀行裡還存了幾十萬元。

眼看創業已經水到渠成,張強便辭去了公司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