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周少山、胡必成等等。其中,以“伍豪”最出名。

那是周恩來在天津南開學校取的化名,當時覺悟社的領導成員以筆名撰寫文章,大家一共編了50個號碼,拈鬮決定各自幾號?鄧穎超拈到1號,化名“逸豪”;周恩來拈到5號,化名“伍豪”。

國民黨知道周恩來這個化名,在30年代利用發行量較大的《申報》刊出一則“伍豪等宣告脫離共黨的啟事”,以此達到造謠誣衊,給共產黨製造混亂的目的。周恩來迅速以自己另一個化名周少山,同樣在《申報》刊出啟事,對此謠言進行了揭穿與澄清。

實際上,《伍豪等聯離共黨啟事》發表於1932年2月27日,而周恩來早在1931年便離開上海進入蘇區,可以說不須反駁也知道是國民黨造謠。但“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和江青的爪牙還是搬出這件事來作文章,想攻擊周恩來。

周恩來1967年5月19日向黨中央毛主席作了書面報告,澄清事實。1968年1月16日毛澤東明確批示:此事早已弄清,是國民黨造謠誣衊。

一生謹慎的周恩來,愛惜聲譽勝過愛惜生命的周恩來,為了不給別有用心者可乘之機,於1972年6月23日在中央召集的批林整風彙報會上就“伍豪啟事”這一問題作了一個專題報告,如今在手術前夕,又調來這個報告的錄音記錄,審讀後,用顫抖不止的手簽上了自己的姓名——周恩來。並註明:“於進入手術室(前)一九七五、九、二十”。

這是周思來一生中無數次簽名中的最後一次簽名。

中國的傳統文化,無論你的信仰是什麼,只要你堅持不背叛,你就有可敬重之處。否則,你就會被人鄙視,周恩來對“伍豪啟事”的異乎尋常的重視,不能不說有這種考慮。

這裡也有他對身後事的種種考慮和憂慮。當他被推向手術室時,他表現出過去從未有過的激動,甚至是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