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在飯店裡走動走動,和同志們見見面,聊聊天。不只是見見飯店的各級領導,還有各方面的服務員,都要走動著見見面,打招呼聊天。飯店裡所有的同志都與總理有一種特殊感情,所以“文化大革命”中,全國大亂,唯獨北京飯店沒怎麼亂。飯店裡的老職工們,至今提起周總理,沒有不掉淚的。
飯店裡是由朱師傅和小關負責給總理理髮刮臉。這次整容,又把他們倆請來了。加上北京醫院的韓醫生,一共三個人。
三位同志哭了一路。見到總理時,再也壓抑不住,一起大放悲聲,哭得天昏地暗,誰聽了都受不了。特別是朱師傅,哭壞了,感情太深,受刺激太大,從那以後身體全垮了,不大能上班了。他要辦退休手續,飯店裡捨不得,沒同意,說他手藝高,為中央首長服務一輩子,是功臣,讓他一禮拜來飯店走一趟,指導指導年輕人。
總理逝世當天,鄧穎超即向中央提出三條要求:不搞遺體告別,不開追悼會,不保留骨灰。
李先念一聽這三條要求,急了,含著淚說:“不行,不能從總理這兒開這個頭,全國人民決不答應的。”
“先念同志的意見對。”鄧小平說,“人民不答應,遺體告別和追悼大會要搞,否則沒法向全國人民交待。”
絕大多數中央領導同志都不同意鄧大姐的要求。鄧大姐說,這三條是她和總理生前約定好的,她要對總理負責。中央領導們都堅持說,他們要對人民負責,有的領導同志還提議:“骨灰可以撤到全國土地上,但也應保留一部分,放在八寶山。”
鄧穎超堅決地說:“一點也不保留,我和恩來同志早已有約,他最擔心我實現不了他這個要求。我們誰也不留骨灰,不能留!”
這一點我是清楚的。那是1975年9月,總理最終臥床不起的前夕,總理曾對大姐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