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千團長和王唯洲旅長推薦到總理身邊,建國後又由副官改為機要秘書;負責財經的秘書吳群敢來自上海工商局(局長許滌新推薦);負責外事的陳浩和馬列,一個是1945年由王炳南“考試”合格而進入中共南方局外事組的青年黨員學生,一個是跟隨旅大區黨委書記歐陽欽作為周總理隨員到莫斯科參加中蘇談判,而後調來總理辦公室……
大約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前後,我們就基本是隻向總理負責了。從抗美援朝開始,雖然外交、軍事兩組的秘書不少,但畢竟建國後轉入以經濟建設為主,所以還是財經組秘書最多,多達六七人。“西花廳”建有黨支部,財經組人數最多,所以單獨組成一個黨小組,年輕的吳群敢任黨小組長,總理就在這個黨小組過組織生活。
1956年,國家經濟建設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總理辦公室也達到鼎盛時期,秘書多達20餘人。毛澤東批評“反冒進”以後,從1958年開始,總理辦公室開始減人,西花廳漸漸冷清。不過,這第一次精簡還不是因為“反右”,而是總理認為應該支援文教戰線。陳浩去兒童醫院任黨委書記;劉昂到機械部當司長;李琦到山西任省委宣傳部長;韋明到北京市委文化部任副部長……
總理辦公室主任原來是由國務院副秘書長齊燕銘兼任,到1958年開始精簡人時,就把統戰部秘書長童小鵬調回總理身邊任總理辦公室主任,而由許明任副主任。秘書的人數由20餘人減至10餘人,並且要繼續減。
總理辦公室的第二次精簡發生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當時一位領導同志的兩個秘書在外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