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將我們要呈報的事情或問題寫在紙上,有點空就隨時可以交總理看。總理看完作批示,如果反映的問題重要,還要轉呈主席看。這彙報條的分量就確實夠重了。
所以,彙報條要求我們要用深色墨水,不許用淺色;字要寫大些,不許草,也不能太小,怕主席看著費力。內容要簡明扼要,有骨頭有肉。所謂骨頭,就是事實;所謂肉,就是我們在調查瞭解中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見。
彙報條不好寫;有用的話一句不能少,沒用的話一句不能多,而且要儘量讓自己站在總理的角度考慮哪些內容有用,哪些沒用。楊純雖然是女同志,但她早就擔任了地委書記,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就是這樣的同志,調來總理身邊當秘書,負責農業方面,她第一次寫彙報條,就寫了12次,後來還是在老秘書許明同志的幫助下才完成。
地委書記本身就配有秘書,還能不如秘書水平高?不要忘了,這是總理秘書,凡事要站在總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就是能當好地委書記未必能當好秘書的原因之一。
“事必躬親”,這只是總理的願望和追求,實際上不可能做到。所以我們這些秘書經常要代替總理去參加國務院各部委的會議。在會上只能帶耳朵和眼睛,只能動手記不能張嘴講,亂髮議論是絕對不允許的。聽了看了記下了,回來就寫彙報條,見縫插針,報給總理,總理批示後,就可以向各部委負責人張嘴講話,釋出指示了。
在飛機上,在輪船裡;在火車和汽車上;在轟響的廠礦,在書聲朗朗的院校,在田間地頭,在沸騰的水庫工地,總理都曾批閱過彙報條。這個彙報條也不斷“完善”,開始只是一張紙,後來統一規格,變成專門印好的紙;抬頭印有“每日彙報”4個字,下邊一分為二,一半是寫彙報內容,一半是空白,留給總理寫批示。
我們每次外出參加會,回來必寫彙報條,開門見山,不容一句套話。比如:今日某某部部長會議議了幾個問題,1、2、3、4、5,不滿一頁紙,必須全寫清。
彙報條內容廣博繁雜,上至天文地理,下到雞毛蒜皮。比如秘書趙茂峰,至今保留著總理圈閱過的一張“小”彙報條:
“總理:
首先謝謝總理對我家裡的關懷。今晚接家信稱:這
次地震,我家裡的房屋都倒塌了,由於救得快,人沒有
發生大的事故,特此報告。並再次感謝總理的關懷。
趙茂峰“
就這樣一個彙報條,總理去邢臺地震災區視察慰問時,專門接見了趙秘書的父母和伯父母。
遞彙報條,有時還需要有簡單的口頭彙報,回答總理的提問,特別是大事件和絕密事件。記得有次乘汽車,我見縫插針遞上彙報條。總理一看,先伸手按下起動電鈕,玻璃隔斷升上來,將前後座位隔開後,總理才提出問題,聽取彙報。有時,他向我們交待毛主席交辦的絕密事件,也要先將玻璃隔斷升上來,然後再開口。
當然,彙報條並非只能在“第五辦公室”見縫插針地呈送總理;在西花廳他的“四個辦公室”裡,我們也可按正常工作程式呈遞,而且這樣呈遞的彙報條也是大量的。不過,由於彙報條可以在“第五辦公室”的廣闊天地裡隨報隨批,確實提高了辦事效率,使總理在有限的生命裡,為中國人民多辦了許多許多事。
記得“文革”期間,宣統皇帝溥儀病逝了。趙秘書得知這一訊息後,當即寫了彙報條呈送總理。
總理在“文革”中有多忙,無須我再多講,公佈於世的大量文章已使人們有所瞭解,以致於工作人員寫了那篇著名於世的請求總理注意休息的大字報。我這裡只舉兩個小例子,就可以使人們更深切地體會到總理在“文革”中有多忙。
我跟隨總理幾十年,聽慣了他的一句口頭禪:“你們不要怕我忙麼,我不怕忙你們怕什麼?我能忙過來。”
我曾目睹周恩來連續工作一星期,只休息了13小時。這是當時的總理衛士長成元功同志一分一秒計算出來的,從總理上床計時,到起床止,不論是否睡著,累計躺下休息13小時。就這樣的勞作,總理仍是笑著說:“不要緊,我能忙過來。”他出訪亞非十四國時,我們一分一秒算計,他平均每天睡眠只有2小時,卻仍然精神抖擻地說:“我可以,我不怕忙。”
這樣超人的精力和忘我的精神,“文革”中卻自己承認忙垮了。
我清楚地記得,總理曾當我們好幾個人的面,說過兩句至今想起仍然止不住想落淚的話。
“文革”中總理忙得經常是邊走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