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場之外證明自己的價值的,但石一宸不是這樣認為,他把自己的價值融入和平時期對未來戰爭的預測和思考之中,他廢寢忘食孜孜以求鑽研戰例闡發軍事理論的直拗與幹勁,在我軍高階幹部中實屬罕見。無論擔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顧問,還是退下來,一不打獵,二不釣魚,三不搓麻將,四不甩老K,五不吃飯館,六不遊山水,每天除去散步一小時就是手腦並用,不停地讀,不停地寫,一部部軍事專著、論文、回憶錄從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將軍筆下面世,《軍兵種協同作戰的指揮問題》等論文還被列為全軍高階幹部必學的教材。談及1958年的“八·二三”,石一宸說:毛主席軍委要求確保首次炮擊的突然性,這是一個很簡單也很不簡單的課題,很簡單——你在計劃中儘管把要求寫進就是了。很不簡單——實際操作中,任何一個環節哪怕出一個小紕漏,都有可能毀壞“突然性”。

毛主席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在金門的眼皮底下大修工事,調動部隊、裝備而又不叫敵人發覺,確保打他一個措手不及,用今天的話講,這是一項複雜艱鉅的大工程。

一個多月,我們無非操心那麼幾件事吧:

堵住敵人的耳朵。那時,福建前線敵特挺多,有從海上漂來的,有從空中丟下來的,還有隱藏潛伏下來的,常打訊號彈發電報或搞破壞,搞得人們神經很緊張。記得有一天,颳大風,一小股敵特乘著暗夜摸上岸來,打了幾槍,抓了我們個把人,回去大吹大擂。北京對這件事批評很厲害。我到前邊去處理,晚上,站在哨位上,叫幾個戰士在敵人上岸的地方走一走,確實是既看不到,也聽不到。我們海岸線那麼長,哨所再多,也不可能撒豆成兵嘛。防敵小股偷襲,一直是前線的一件大事。因此,炮戰前,我們一方面加強戰區的戰備,一方面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地方政府的協助下,著手將戰區人口疏散,多少萬老弱病殘幼都遷到後方去了,可疑分子也一塊大搬家,前線僅留下少數經嚴格政治審查的基幹民兵。這樣,前線的安全環境得到過濾和淨化,敵特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難以立足,等於把臺灣、金門的耳朵堵住了。

捂住敵人的鼻子。懂炮兵的人都知道,對一個目標觀測的點愈多,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越大,交會目標的方位角度便越精確,我們對金門幾百個目標一般都由三對交會觀察所進行偵察,所距基線由800米增至3700米,精確計算每門炮對每一個目標的射擊諸元,到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按這個諸元打,預計進行面積射是可以得到滿意結果的。算好了諸元,一律不進行試射,一個多月裡,我們對金門不打一發炮彈,不讓敵人從硝煙裡邊嗅出我軍的真實意圖。

十六、17時30分開炮

矇住敵人的眼睛。連天的大雨,給部隊開進、施工帶來許多煩惱、痛苦,但也有一個好處,遮擋了敵人的視線。所以天氣最惡劣的時候,部隊恰恰幹得正歡哩。部隊調動一般都在天黑後進行,那時候還沒有什麼偵察衛星和紅外夜視器,黑夜確實是個把所有秘密都一古腦裝起來的保險箱。8月22日午夜和23日凌晨,我們幾百門大炮和幾千噸彈藥從待機位置進入發射陣地,車輛全部閉燈行駛,當時急造軍用公路都修好了,很快,各就各位,馬上搞偽裝,太陽出來後你看吧,我們陣地上的影象和昨天沒啥兩樣,一切如故,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

麻痺敵人的神經。一個月內,我們適度地在福州那邊製造一點情況,福州龍田機場的飛機時不時起飛一下,偶爾,向馬祖打一陣炮,戲不能太過,要恰到火候。敵人果然錯覺上鉤,8月22日蔣介石還派了一個陸戰師去加強馬祖,我們的“聲於北而擊於南”的策略大體奏效。

保證首次炮擊的突然性,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炮擊的時機。這可是毛主席直接掌握的,開炮命令,必須由他親自下達。

8月23日,炮擊金門的指揮網路是這樣的:毛主席在北戴河做決定,葉飛把決定從北戴河傳到北京總參作戰部。作戰部王尚榮部長直接向廈門雲頂巖下達最後命令。雲頂巖前指總指揮是軍區副司令張翼翔,但他不管接電話,王尚榮的電話由我負責接,再由我向各炮兵群下達。預定17時30分實施炮擊,到底打不打,我們在廈門,就等北京王尚榮一句話了。指揮坑道里,我的周圍擺了十幾部電話機,與各炮兵群、分群有直達線,有迂迴線,還備有分線路隨時可以呼叫;確保命令暢通無阻。戰時,我甚至可以同任何一門火炮直接通話,整個通訊工作是相當出色的。

從下午15時開始,我與總參王尚榮開始用加密電話聯絡,我一直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