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一成,少了個敵人,多了個盟友,還能迅速籌軍費,大利啊!
又有人問了,美國當時也是個窮國家,連工資都付不起,東西再便宜,也沒錢啊!
錢的問題,人家也早準備了,人家說:沒錢不要緊,我們可以國家擔保,找巴林銀行借,大不了發行國債、上市交易、開發金融衍生產品,讓全世界來買單……等GDP上來了,地皮貴了,資本市場活躍了,虛擬經濟繁榮了,還愁沒錢還?大不了開白條、賴啊!更何況有價證券本來就是白條,價格起落,說不定到頭來還賺錢了;最差最差,有人搗鬼,銀行倒閉了,還不用還了。總之,這筆買賣,不用自己出錢,不用動手,全了。
好了,該問的都問了,那就開練吧。沒多久——1803年4月,美法簽訂和約,美國從法國購得260萬平方公里土地,總價8000萬法郎(當時約合1500萬美元),每平方公里的價格不足5美元(合現在元人民幣1畝地),鄰居的地全都便宜給了美國。而這次併購也被後人盛讚為“偉大的路易斯安那併購案”。受此影響,未來10年間,美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西擴運動,手法同出一轍。至1945年,美利堅國經過一個多世紀的併購重組、貨幣戰爭,完全躋身世界強國。
怎麼樣,這就是高!打人不動手,不用花錢,不用兵,不用力,平了鄰里矛盾、又搞活了經濟、最小的代價領土長一倍,天下的好處佔盡了,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典範,全了。正應了孫聖人的總結,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說到這,想必諸位已經完全理解“全”了。
想學嗎?說難也簡單,簡單到筆者把全的奧妙總結為三點:看得遠、看得全、看得高。也就是當高管的,當領導的,要有一個境界,一個戰略意識。一、看得全,從微觀到宏觀,心裡裝著你我他;二、看得高,站在地域的高度、國家的高度、世界的高度,君子要識大體、顧大局、胸懷天下;三、看得遠,想過去、想現在、想將來,與時俱進、有點歷史的眼光、發展的眼光。
怎麼樣,行嗎?不管你行不行,今天的人不得不感嘆《孫子兵法》的了不起、孫聖人的了不起,人家就可以站在這麼一個高度、境界上考慮問題、考慮戰爭。我們做不到,但孫聖人就做到了。2500年前,他老人家第一次宣告窮兵黷武的定義結束了,戰爭的意義在於生,在於全;老人家第一次詮釋了人類的終極意義是什麼,第一次樹立了戰爭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最高理想是什麼。
所以,了不起啊,別看小一個全字。它蘊含了幾千年來的人類文明的智慧、境界、理想,這境界、這理想不僅僅屬於軍事,也屬於經濟、競爭、社會,屬於任何一個人類領域;它不僅是中國人,也是整個世界智慧文明巨大遺產,巨大財富;它不僅指導了過去,指導著現在,還必將繼續引導人類世界的未來!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4。5。用兵的前提,十人打一個也算能
講到這裡,謀攻篇中最壯觀美麗的篇章已經說了一大半,下面孫聖人接著說到戰爭的用兵法則,這個法則也正回答了一個問題。即,想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崇高境界、偉大理想嗎?很簡單,靠實力!看看戰爭的用兵原則吧,看看自己的實力吧!
原文說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其實,不用翻譯,上面說得很白了。如果你真的實力很強,那就十則圍之,十個人圍住一個人,可能真的不用動手。你要什麼說個條件吧,人家好漢不吃眼前虧,肯定的都給。所以有實力,圍一圍就夠了,這就叫不戰而屈人之兵了。不是一直都想知道怎麼不戰而屈人之兵嗎,這樣就行!
實力不夠,退一步講,你就5個人,圍恐怕不好使了。不過你還是有實力的,那就五則攻之。動手吧,不出意外的話,你也花不了多大力氣,還是可以輕鬆取勝,也算是牽強的不戰而勝吧。
你說5個人你也沒有,就兩人怎麼辦,那就聲東擊西,倍則分之。一個說掉錢了,另一個乘人不背搶錢包。熟悉吧,壞人都是這麼幹的,基本上屢試不爽。不過這也要點實力,需要協同作戰。
你說2個人你也沒有,只有你一個,甚至實力還可能不如人家呢。那沒辦法了,實力沒有優勢,就只能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跑吧。
其實,孫聖人說得夠明白了,打仗對陣方式很多,真有實力,就不用打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