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第二節 漢堡價差說明啥:購買力平價學說(3)

e*=e[(P*b/Pb)/(P*a/Pa)](2�4)

式中,e*是新平價;e是舊平價;Pa 、Pb是兩國基期的物價水平;P*a、P*b是兩國計算期的物價水平;P*a/Pa是甲國基期對計算期的物價指數; P*b/Pb是乙國基期對計算期的物價指數。假如,美元對人民幣的基期匯率是$1=¥8,在計算期美國物價指數自100漲至200,中國的物價指數自100漲至300。由於物價發生變動,基期匯率已不符合雙方的購買力平價,所以匯率要發生變動,新的匯率應該為:

e*=($1/¥8)[(200/100)/(300/100)]=$1/¥12

因而1美元兌12元人民幣就是新的匯率。相對購買力平價考慮了兩個時點內的物價水平及匯率的變動。人們一般把價格水平的百分比變化看成是通貨膨脹率,因此,相對購買力平價也可用另一個公式來表達:

(et*…et…1)/et…1=πa; t…πb; t(2�5)

式中;πa; t是甲國從t…1到t這段時間的通貨膨脹率,πb; t是乙國從t…1到t這段時間的通貨膨脹率。式(2�5)的含義為:匯率百分比變化等於國內外通貨膨脹率之差。

絕對購買力平價與相對購買力平價(即購買力平價學說的絕對形式和相對形式)既有內在的聯絡,又有如下區別:①絕對購買力平價反映的是某一時點的匯率,而相對購買力平價則反映某段時間內的匯率;②絕對購買力平價反映價格的絕對水平,而相對購買力平價則反映價格的變動率;③絕對購買力平價主要解釋匯率決定的基礎,而相對購買力平價則主要解釋匯率變動的原因;④絕對購買力平價是相對購買力平價的基礎,如果絕對購買力平價是正確的,則相對購買力平價也是正確的,但相對購買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