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傳說?”
“兒臣聽到兩個傳說,不知與父王所說的是否相同?一是秦國君王去世,主動派使臣與我國通好,二是信陵君組織門客編寫的兵書大功告成,這兩件事都是可喜可賀的事,父王為何悶悶不樂呢?”安王嘆息一聲,“你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秦國主動修好固然是好事,為什麼使臣不抱國書送到朝廷而直接送交信陵君府,信陵君借編纂兵書之名與各國諸侯頻繁來往,借為列國謀利之名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收買人心。近日我接到多方奏報,說街頭紛紛傳言列國君臣還一致慫恿信陵君承襲王位取代寡人,甚至有人直接規勸寡人退位讓賢。”
安王說著,啪地一聲把一摞竹簡摔在兒子面前,“你瞧瞧上面都寫了些什麼,你可派人查一查這是哪些人所為?”太子增匆匆瀏覽一遍,略有所思道:“依兒臣所見,多半出自信陵君門客之手,說不定這些竹簡就是信陵君指使門客寫的呢。父王準備如何處理呢?”
“為父並不擔心信陵君將取我而代之,我擔心的是,為父已經年老,還能夠執掌王位幾天,一旦我死之後,由你來繼承王位,到那時,你何德何能威服信陵君呢?眾人呼聲一起,即使信陵君沒有取而代之的心意,你也無法收拾局面,我苦心經營的家業必然落到信陵君之手。”
太子增一聽父王分析得有道理,乾脆說道:“乾脆現在就幹掉信陵君,免得夜長夢多,只要信陵君一死,那些門客則是樹倒猢猻散,就不足慮了。”
安王連連搖頭,“你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如果能夠輕而易舉除去信陵君,我早就做了。信陵君在國內及諸侯中的威望超過你我,如果殺了他只怕會引起眾怒,那才是引火燒身不明智的做法呢。也許還沒有除去信陵君,你我父子就惹來亡國之禍。”太子增一聽,大驚,“那如何是好呢?”
“如果能讓他主動提出辭請,然後順水推舟免去信陵君在朝中的一切大權,讓他整日在府中吃喝玩樂頤享天年。這樣做既不會激起眾憤,也不會引發內亂,一旦外敵入侵,還可以重新啟用。”安王說到這裡,又嘆息一聲說:“信陵君之才國內沒有能出其右者,就是在諸侯之間也是寥寥無幾,人們把他列為四君子之首是有一定道理的。我魏國能有他來主持朝政實際上是魏國的福份,寡人也不想除去他,可他又是威脅王權的隱患,防患於未然是每一個當權者晝夜所思慮的事。”安王看看太子增,“兒啊,你應當培養自己玩弄權謀的心術,凡事三思後行,能不動聲色地剷除敵手達到目的,將來才有可能在諸侯國之間立得住,保住祖宗的祭祀代代傳下去。”太子增對父親的這幾句話並不贊成,心裡道:你只會教訓我,而你自己不也把魏國治理得一塌糊塗嗎?秦兵幾次入侵,失地又損兵,如不是信陵君合縱救援,只怕現在的梁已成為秦國的郡了。太子增為了不讓父親小瞧,也搜腸刮肚想主意,突然失聲笑道:“父王,兒臣想出一個讓信陵君主動辭請的妙計,不過,這還需要您的協助。”
太子增把自己的想法說出後,安王陡然變臉說:“這,這能行嗎?萬一不慎為父的命可就搭了進去。”
太子增笑道:“父王放心好了,讓兒臣親自策劃,保證不傷父王一根汗毛,還能達到父王的目的。”
安王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只好讓兒子試一試。
夜已經很深了,只有報時的更鼓懶洋洋地響著,偶爾夾雜幾聲犬吠。大梁宮的值班內侍常規性地巡視一遍便走回值班房,就在他們剛剛離去,一個黑影從殿堂上面跳下來,躡手躡腳來到安王寢宮,輕輕用刀撬開門,側身擠了進去,抽刀狠命朝玉羅帳內砍去,只聽嚓一聲,刀砍在硬硬的床板上。
安王迷迷糊糊剛要入睡,猛聽身邊的響動,見一個黑影正舉刀要砍第二刀,翻身滾入床後的青銅防衛板,一邊拔劍一邊喊道:“抓刺客!抓刺客!”
黑衣人見魏王躲了起來,知道刺殺不成,便轉身退去,這時,聞迅趕到的內廷侍衛把他圍了起來。為了活命,黑衣人拼命揮劍衝殺,妄圖殺出重圍,終因寡不敵眾束手被擒,渾身也受幾處傷。太子增聞迅趕來,一見父王安然無恙,長長鬆一口氣,對內侍衛喝斥道:深宮要地豈可當兒戲,一定要加強防衛,不可有半點疏忽大意,倘若再有類似事件發生,我宰了你們全家!“”是!“
太子增掃一眼黑衣人,又對兩邊押解侍衛說:“連夜突擊審訊,查出其同黨及主謀人,一定將兇手一網打盡!”
審訊進行得十分順利,僅用一遍大刑,刺客就招供了。審訊人員把口供呈給太子增,太子增看後拍案罵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父王如此